1月23日,2014深圳512论坛在深圳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金融改革开放新布局",在本次论坛上,金融创新也是讨论的重点。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金融也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以阿里巴巴金融业务、P2P、P2C金融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日益发展,它们将如何改变中国金融业的生态?
对此,深圳财经生活专访了科迅网执行董事王勤峰,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到目前为止,对很多人是观念上的震撼但实际影响还不大。就P2P、P2C金融而言,它"跟银行没有强烈竞争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王勤峰认为在中国做金融创新,要注意政策风险,不能越界太远。同时,他认为,在中国做金融创新的最关键问题是,利率没有市场化,可操作空间小。
以下是文字实录:
深圳财经:在中国利率管制、大银行垄断下,如何做好金融创新?
王勤峰:做金融创新要在现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比如P2C可能是一定意义上的创新,一定意义上金融脱媒,是一个融资的形式。把小额信贷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做成比较初级的证券化,其实是一种金融创新的方式。
深圳财经:如何在创新和风险之间做好平衡?
王勤峰:首先,风险分几种,有投资标的物的经营性风险。第二个,政策风险,你做这个事到底是不是合理合法。第三个,流动性风险,这三点一定要平衡好。
第一个,投资标的物的风险,投的这个东西到底靠不靠谱,有人说把钱投在股市里,可以得到每年固定收益15%,我肯定不信,没有这种人,巴菲特也做不到,所以,就看你投资的标的物是什么。在这一点上不管是P2C金融也好,小额贷款也好,或者信托资产也好,大部分在资产质量上担保一个抵押物。
第二个层面,做的事是不是合理合法,这个某些时候是比较难以界定的,比如P2P金融是行业发展,政策监管滞后于行业发展,没有说到底合法不合法,或者哪里不合法,这些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界定。我的看法是不能做擦边球,虽然有时候是金融创新不可避免的一点,但不能越界太远。
第三点,流动性风险,这一点跟第二点应该结合在一起说的,在金融领域真正可以赚到钱,一定是期限错配,只有把短期低成本的钱用在长期高回报的项目上才能把收益最大化,这个会造成期限错配,期限一错配以后,流动性风险相当大的,除非你是银行,可以跟市场借钱,但如果是一般的公司,我觉得这个风险相当大,我们通常不做这方面的尝试。
深圳财经:您怎么看待现在IT行业对传统金融冲击很大,各种技术创新特别是P2P金融,您觉得未来发展方向会怎么样?
王勤峰:首先我认为,这可能对很多人观念上有一些震撼,但实际上造成的冲击相当的小。P2P金融只不过把一般信贷关系搬到网上进行实现,并没有触及银行最核心的本质或者底层的基础价格,因为资金还是放在银行,支付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没有在任何这些方面进行一个突破。要谈它对金融体系有多大的影响,其实是比较小的,甚至第三方支付公司,比如支付宝,或者淘宝体系内的一些间接的融资,最终的结算还要放在银行做。所以,可能是对大家观念上的转变,观念上很震撼。
现在互联网金融改变很大,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个人对P2P这个事,包括直接融资的方式是比较乐观的态度,纵观欧美国家,发达国家的经验,直接融资是社会融资比例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可以达到60%、70%,说明我们国家的债券市场、私募股权投资,这些肯定是要放开,逐步加大的。现在我们国家的银行服务两个客群,一个是大一点中大型企业、超大型企业,至于小微、个体工商户和个人还是不碰的,所以,P2P金融在这一点上,跟银行没有强烈竞争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深圳财经:国有大银行现在也在做很多一些金融上的创新,他们会不会对一些新行者造成巨大的压力?
王勤峰:目前看不出来,但压力肯定是有,但是我个人不是特别的看好,毕竟是体制内,他们跟我们完全不同,他们对政策考虑多一点。
深圳财经:在国外有很多成熟被证明是可行的金融创新之路,在国内走的还是比较难的,您觉得最大的障碍在哪里?
王勤峰:当然这可能得分门别类的讨论,如果指的是泛金融创新,我觉得最关键是现在利率没有市场化,这是最大的桎梏,利率没有市场化就不能够自由进行风险定价,中间可以操作的空间非常小。第二个,政策的监管,中国是一个金融压抑时间非常长的国家,现在还有别的管制,这个管制不进行放开,对金融创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个人另外有个观点,我不赞成做盲目的金融创新,因为金融这个东西本来应该是保守的,它本来不应该跑的那么快,让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做一些银行应该做的事其实比较危险。
深圳财经:以你们自身来说,您觉得优势在哪里?
王勤峰:小公司的优势就是"船小好掉头"。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客户基数永远不如大银行大,农业银行有九亿客户,但我们和客户之间发生联系的能力比较强,大银行可能是被动式等大家上门,我们现在是主动式的客户维护,方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