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强化信息监测预警完善农业市场体系 建立中国特色信息监测预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22  浏览次数:81078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农业市场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和目标任务。如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农业市场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和目标任务。如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以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呢?我们考虑,关键是五个抓手:一是强化信息监测预警,构建农业市场化基础;二是加快产地市场建设,衔接产销脱节;三是完善价格形成和调控机制,纠正调控扭曲;四是提升农户营销能力,解决主体不平等问题;五是加快农业信息化,为创新生产管理、提升市场效率提供技术支撑。下面仅就农业信息监测预警谈三点认识。

  信息监测预警是完善农业市场体系的基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改造传统农业关键是采取以经济刺激为基础的市场方式,激励生产者采用现代生产要素。我们理解,所谓的市场方式就是以面积、产量、价格、库存、消费、贸易等产销信息变化,引导生产者进行科学决策。不只是生产者经营决策,消费者自由选择,商品和要素平等交换,都是市场信息为依据的。可以说,公开、透明、全面的信息是现代市场体系、现代农业管理的数据基础。要改造传统农业,就必须夯实数据基础。目前经济发达国家都由政府主导,建立了从采集、分析到发布的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特别是美国农业部的信息监测预警已经成为服务农场主、经营者和需求者决策的重要工具,成为全球农产品市场变化的风向标。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秦富所长将其实际效果总结为“三权一利”,即主导了国际市场话语权,掌握了供求调控主动权,把持了世界贸易主导权,维护了美国农业核心利益。

  我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工作与美国存在明显差距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都开展了农业监测预警工作,但在引导生产和国内外市场方面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可归结为四方面:一是战略定位对上不对下。美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的主要目的是为生产经营者开拓市场服务,而我国更多是为领导决策服务,涉农信息生产者“看不见、听不懂、用不上”,也没有相应立法来保障信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各部门采集的价格不是交易价格,与市场的实际行情存在差距。二是体制机制各说各话。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由不同部门分段管理,各环节信息分别掌握在不同部门中,同一品种的信息采集和发布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而美国由农业部统一开展农业统计、预测和发布,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三是队伍分散实力悬殊。美国农业部下属的34个局中有12个局与监测预警直接相关,每个品种团队由4~5名具有经济学、统计学理论功底的研究人员组成,而我们分散在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虽然不少,但没有形成合力,且缺乏稳定专职的信息采集、定量分析和行业专家队伍。四是基础支撑技术落后。与美国庞大的数据库和规范的分析模型相比,我们还没有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及符合国情的定量分析模型。

  建立中国特色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需要三个共识

  一是要不要学美国?美国是农业市场化的“百年老店”。有人说美国人少地多,是农产品出口大国,而中国正好相反,不能学。但是作为市场经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通过信息引导生产和市场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从与有关部门和行业专家研讨的情况看,各方对美国做法的都比较认可,应结合我国国情充分借鉴。二是应实现什么目标?在顶层设计上,把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全行业系统谋划,体制上整体布局。着重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监测统计体系,加强市场预警团队建设,强化数据与模型支撑,打造权威的信息发布窗口。战术目标是推动传统农业管理方式变革,减少生产管理中的传统路径依赖,建立市场导向的现代农业管理制度。三是如何推进工作?按照业务流、数据流、信息流相一致的原则,当前应重点强化田头价格信息采集,探索建立涉农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全行业、可比较的基础数据库;完善工作机制、模型和方法,启动2014年中国农业展望活动;依托农业部官方网站建立全国农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实时行情系统;启动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我们充分相信,随着三中全会决定的落实,符合中国特色的农业市场化改革和传统农业改造将取得重要进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强化信息监测预警完善农业市场体系 建立中国特色信息监测预警”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122/2885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