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发出更优质电池的竞赛当中,科学家们把硅看作是一种合适的材料,因为它能够在充电时保持丰富的能源。但这种材料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会在充电时进行扩张并引发破裂,从而变得无法使用。但是,斯坦福大学SLAC实验室的科学家最近就开发出了一种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硅电极,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据悉,研究人员的这一发明灵感来自于机器人皮肤的最新研究。他们创造出了一种具备弱化学键的硅聚合物,当材料发生破裂时,它们会互相吸引,从而实现在数个小时之内的重新成型。
通过使用这种材料,研究团队实现了100个放电循环,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团队表示,这只不过是个开始,他们的目标是最终达到3000个放电循环,从而实现在电动汽车上的使用。
除此之外,国内目前还有不少电池修复技术,它们若能投放市场,必将对环保事业做一份贡献,例如:
电池修复剂
这种蓄电池复原专用修复剂,能通过与电解液和极板活性物质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有利于分解铅酸蓄电池中不可逆硫化分子,即能有效去除极板上的硫酸结晶,又能保护活性物质,是电池可以承受高于标准充电电流的激活而又不损害电池,进一步加剧硫酸铅结晶体的反应。此外,它还能产生一定的物理机械效应,多管齐下,彻底化解去除长期"结垢"形成的不可逆晶体,有效延长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据悉,该电池修复剂适用于各类铅酸蓄电池(国产、进口均可),包括各种免维护电池和各种胶体电池。
详情:http://tec.k8008.com/html/4/4040.html
废旧铅酸蓄电池修复再利用
这种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自主生产的充放电设备,激活自主研发的"修复剂"与不可逆的硫酸铅晶体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将顽固的大结晶体迅速破碎分解,使已经报废的蓄电池恢复到正常状态。对于绝大多数蓄电池,在复原后还可继续使用一个寿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