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合作资讯 » 正文

悠悠昭州千年传承 平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学校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02  浏览次数:8962
内容摘要: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现

广西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现场。

  桂工网讯(记者杨福平)由广西新闻学会、广西大学新闻学院和平乐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平乐专场”活动日前在广西大学举行。

  活动现场设在广西大学新闻学院门口,记者看到,学院两栋办公楼中间还辟有“平乐美食免费品尝区”,前来观看“香龙舞”、“盘王神武”表演和品尝“水上油茶”、“平乐十八酿”的学生和社会人士络绎不绝。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问。

  “联合国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前者管‘非物质’,后者管‘物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出席活动的广西着名文化学者、原广西大学党委书记阳国亮说。

  据了解,截至去年12月4日,中国珠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以38项的总数成为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为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自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此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已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县扩展。

  据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05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有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名录,并建立了自治区、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为什么想到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搬进大学?”记者感到好奇。

  “大学也在转型。高校除了传统上的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以外,将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特别是作为新闻传播学院,传承文化是它的应有之义。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史和文明史,多种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发扬、需要传承,当代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他们最有条件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这次广西新闻学会、平乐县政府与广西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意义深远!”广西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岳晓华耐心地向记者介绍起组织活动的初衷。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平乐专场)主办方——平乐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平乐县位于漓江、荔江、茶江三江汇合处,始于三国设县,为历代州府之地,唐为乐州,后称昭州,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平乐美食天下知’,平乐县的油茶、柚子、板栗非常有名,特别是‘平乐十八酿’,已经自成菜系,与‘香龙舞’、‘盘王神武’、‘水上油茶’等项目一并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悠悠昭州千年传承 平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学校园”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102/2867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