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我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根本出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30  浏览次数:81158
内容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棉花面积占种植业的3%,产值达10%。近10年来,我国棉花面积从8889万亩下降到不足7000万亩,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黄河流域,棉花面积从3864万亩减少至2918万亩,年均减少157万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棉花生产周期长、环节

我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必然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棉花面积占种植业的3%,产值达10%。近10年来,我国棉花面积从8889万亩下降到不足7000万亩,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黄河流域,棉花面积从3864万亩减少至2918万亩,年均减少157万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棉花生产周期长、环节多、机械化水平低,用工多且作业环境艰苦。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棉花生产用工成本逐年增加。据调查,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植棉物化成本(不包括人工)达538元/亩,包括肥料、种子、农药、耙地、机播、地膜、灌溉、拔棉柴等。若是植棉面积大、雇人拾棉花,拾花费平均1.6元/公斤,亩均360元以上。若按亩产籽棉450斤、平均售价8.5元/公斤计算,亩产值1912元,若按农民种自己的土地、自己拾棉花计算,不包括人工费,扣除物化成本538元/亩,亩收益1374元。若按租地、雇人拾棉花计算,亩成本已达1288元,亩收益仅有624元。种粮收益:按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小麦平均亩产1060斤、玉米平均亩产1100斤,小麦平均2.4元/公斤、玉米2.2元/公斤计算,种粮食亩产值2482元。小麦物化成本540元/亩、玉米物化成本520元/亩。亩产值扣除种植成本(不包括人工费)再加上每亩125元的种粮补贴,种粮亩收入1547元。种棉花与种粮食比较,在不计算人工费用的情况下,种棉花每亩少收入173元。种粮食机械化程度高、用工少。

  要想稳定国内棉花面积和产量,就必须提高棉花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特别是采收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与先进植棉大国相比,我国棉花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小、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比较高。在美国,籽棉采摘成本约80元/亩,仅为我国人工采棉成本的1/5~1/16。美国生产50公斤皮棉用工量平均0.5个工日,而我国高达12个左右。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根本出路,采棉机是棉花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0%的棉花是由机器采摘的,美国、澳大利亚、南美等农业发达国家机械化收获率达100%;西班牙、保加利亚和希腊等中等农业发达国家的部分棉花也是由机械采摘;农业欠发达国家阿根廷和巴西等国机采棉技术也发展较快。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2012年机采率仅为8.26%,且主要集中在新疆棉区,黄淮海棉区机采试点才刚刚开始。2013年深秋在山东滨州、潍坊、德州及河南安阳等地的机械采收试验表明:摘锭式采棉机采净率为87.4%~93.3%,采收效率为7~10亩/小时,含杂率约7.4%;指杆式采棉机采净率为86.3%~92.5%,采收效率为6~8亩/小时,含杂率约为10.8%。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种植连成了片,已有600万亩左右的机采棉面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棉花种植相对集中,一个种植户植棉面积可达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这有利于推广棉花机械采摘。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在黄淮海地区才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群众认识不足,多处于观望状态。二是要选育适合内地气候和机采特点,铃期短、吐絮早而且集中的早熟品种。三是机采棉的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不一样,须规模化成片种植,应迅速适应新模式。四是采棉机价格昂贵。目前国内使用的采棉机多是进口机械,每台200万元以上,在没有面积作保证的情况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不敢购置。五是目前的轧花厂没有与其配套的清杂工序,要加工机采棉就要花钱购置清杂设备。

  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内采棉机制造企业根据国内棉花生产特点,不断创新,改进技术工艺;需要从棉花品种、栽培、管理到采收各个环节机械化同步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统筹布局,规模化种植,农业、农机、供销、农技推广等部门相互配合,提供技术支持;需要政府对购置采棉机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轧花厂清杂设备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扶持。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我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根本出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1230/2865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