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合作资讯 » 正文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滨海旅游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26  浏览次数:81224
内容摘要:11月,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这给依托滨海资源、兼具大消费概念和城市化概念的滨海旅游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11月,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这给依托滨海资源、兼具大消费概念和城市化概念的滨海旅游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指出,滨海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有很多相关产业和行业可以借助滨海旅游业的繁荣带动自身的发展。这种“乘数效应”是以一个产业的发展同时刺激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特征的。一般而言,任何投资都有其乘数效应,但滨海旅游业发展的效应要高于平均乘数效应。

  相比各类产业,滨海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与经济、文化、外交有综合的特性,和交通、城建、文化文物、商业金融、对外经贸、轻工纺织、特色养殖业、邮电通讯、房地产业、科技教育等行业关系密切,且起着关联带动作用。现代滨海旅游不但创造经济效益,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知名度等效益,而且还产生积极的联动效应,能够带动其他事业,诸如:交通、商业、餐饮、城市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等领域的发展。

  滨海旅游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滨海旅游作为我国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接待旅游者人数还是旅游收入方面,都对我国旅游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随着陆地资源的紧缺,海洋经济作为陆地资源的重要补充,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且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滨海旅游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邮轮游艇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全年实现增加值6972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89%,已经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图表1:2005-2012年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图(单位:%)

图表1:2005-2012年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图(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滨海旅游市场研究报告指出,从投资优势来看,我国滨海旅游业的投资优势主要包括: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

  资源优势

  综合已开发和待开发滨海旅游资源,我国滨海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数量、规模庞大的滨海旅游资源储量是我国滨海旅游业具有的资源优势。

  经济优势

  目前,我国滨海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辽宁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海滨旅游城市数目众多。海滨地区是我国最发达、最重要的经济地带,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其良好的经济大环境和滨海旅游业发展态势为我国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与条件。

  市场优势

  两岛一湾旅游带:大连、营口、丹东、秦皇岛、唐山、天津、烟台、威海、青岛和日照等城市为中心的两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一湾(渤海湾)旅游带与我国最大客源地——日本隔海相望,客源条件十分优越。

  苏沪浙滨海旅游带:上海、连云港、南通、宁波、舟山、温州和杭州等城市为中心的苏沪浙滨海旅游带,海岛资源丰富独特,客源充足,每年来华旅游者约有70%要求到上海游览。

  福建滨海旅游带:福州、厦门为中心的福建滨海旅游带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名胜古迹旅游区,台胞回乡探亲和追根寻源者日益增多,客源较丰富。

  珠江三角洲沿海旅游带: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湛江、北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沿海旅游带和东南亚和大洋洲相距不远,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是港澳同胞、华人和外国人士进出我国南方的主要通道。

  珠江三角洲沿海旅游带: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湛江、北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沿海旅游带和东南亚和大洋洲相距不远,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是港澳同胞、华人和外国人士进出我国南方的主要通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滨海旅游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1226/2863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