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综合报道:中国乳业如何借鉴国际经验,突破当前困境?党国英的建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鼓励土地适度集中,使有规模的家庭农场实现高效率的乳品生产。
中国乳品业近期再次遭遇“奶荒”,各大城市生鲜牛奶价格纷纷上涨达10%。“奶荒”何以发生,怎样治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9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上建言,中国乳业的根基在农民,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呼唤农业改革齐头并进。
9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合作乳业与农业现代化研讨会上,党国英用对比数据,揭示中荷两国在乳制品行业的差距。
他举例称,荷兰的国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仅是浙江省的2/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00人,是中国的3倍。但是,土地资源小国的荷兰却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名列前茅的乳制品出口国,人均牛奶生产量达740公斤,远超过中国人均28公斤的水平。
在收入方面,荷兰平均一对农村夫妇可饲养50到100头奶牛,中国散户奶农平均每户只有3~5头奶牛。荷兰中型奶农牧场去年的平均净收入达到为6.4万欧元,其中销售牛奶收入4万欧元,其它收入2.4万欧元。
党国英认为,造成中荷两国乳品业显著差距的原因是农业经营模式。在中国的“公司+农户”式的牛奶生产模式中,企业压级压价,奶农降低质量的矛盾突出,近年来中小奶农纷纷杀牛卖肉,退出牛奶生产。
荷兰乳业生产模式是“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产供销一体化奶农合作社”,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肖知兴表示,在荷兰的合作社一体化模式中,奶农是整个乳品产业链的主人,奶农们选举产生合作社的领军人物,合作社董事会成员组成的薪酬委员会又雇佣来自世界500强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乳品公司,为奶农打工。
肖知兴提到,他在荷兰考察的菲仕兰坎皮纳合作社由当地2万户奶农组成,合作社又进一步全资控股世界乳品业排名第五的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该公司年销售收入103亿欧元,奶酪、黄油、生鲜牛奶等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其中进入中国市场的美素佳儿奶粉,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人民币。
中国乳业如何借鉴国际经验,突破当前困境?党国英的建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鼓励土地适度集中,使有规模的家庭农场实现高效率的乳品生产。
肖知兴认为,荷兰和中国都属于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珍贵的国家,乳品产业的规律又是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大大高于奶牛养殖。因此中国的乳业合作社也需要探索产供销一体化模式,使奶农可以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农业生产以外的利润,为家庭农场的科技进步输入新鲜血液。
在近期发生的“奶荒”背后,依然存在着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滞后的隐患。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认为,菲仕兰坎皮纳的合作社一体化模式中,存在着一个可贵的奶农、合作社、乳品公司职业经理人三方制约的自律机制。合作社组织对少数不合格奶农进行监督,乳品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用专业知识完善质量体系,家庭农场为了世代相传,永续经营的目标,对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策略纠偏、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