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家粮食产量连续第十年实现增产 资源难以承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3  浏览次数:8973
内容摘要:中国农村网综合报道: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连续第十年实现增产。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将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科技,其表示,近年来粮食年年增产,主要原因是依靠科技,单产提高起了80%以上

粮产十连增背后:资源环境难以承载

  中国农村网综合报道: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连续第十年实现增产。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将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科技,其表示,近年来粮食年年增产,主要原因是依靠科技,单产提高起了80%以上的作用。

  就在一个多月前,国务院发布《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为提升稻谷产量,农业部在今年年中启动了一项名为“中国千公斤超级稻攻关计划”的项目。该项目由袁隆平院士牵头,计划用五年到八年时间,培育出具备亩产1000公斤以上产量潜力的超级稻新品种。

  然而,科技和高标准农田的背后又是什么?

  环保部生态司一位人士表示,中国南方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很高,基本上靠化肥来支撑,而化肥施用后只有35%的部分有效,剩下的65%都变为了污染物,留在了环境当中。

  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已经造成农业大面积的面源污染,近期不断爆出的“毒大米”、“毒生姜”等农作物食品安全事件也让人们对此忧心忡忡。

  除此之外,中央为了调动各地积极性,各地为了完成粮食增产指标,都有竭泽而渔的趋势,不断把一些不适合种植主粮的地块改种主粮。

  中央政府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针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其奖励标准是按粮食商品量、产量、播种面积进行评定。在此政策背景下,各产粮大区纷纷进行种植转型,这一现象在东北尤为普遍。

  农业部一份报告称:“因此,黑龙江部分县市为得到奖励,积极推动大豆(4421,0.00,0.00%)改种玉米(2368,5.00,0.21%)。以玉米产量850斤/亩、大豆产量250斤/亩计算,一亩地即可增产600斤。”

  而这种单纯追求粮食产量的搞法并没有完全顾及到当地环境和资源的承受能力。

  东北农大大豆工程中心原主任刘忠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黑龙江以前最怕的是洪灾,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再加上原先种小麦、大豆的旱作耕地都改种水稻这种高耗水的作物,黑龙江已经由一个水资源大省变成水资源稀缺大省。

  而由于水稻的单产要远远高于大豆和小麦,因此当地政府和农民都乐见这种逐渐改变的种植格局。

  有意思的是,粮食十连增的背后,却是中国粮食进口量的激增。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按总额计算,2012年中国粮食贸易总金额为1757.7亿美元,其中进口1124.8亿美元。贸易逆差为491.9亿美元,同比扩大44.2%。

  国务院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微博]表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外粮食有明显价差,二是国内相关需求猛增。

  程国强亦表示,为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国应重构基于市场导向的种粮利益保护机制。其认为,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为重点的粮价支持政策,已经到了亟待调整的重要关口。因此他建议探索实行对粮食市场扭曲较小的差价补贴,稳定价格带,逐步替代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措施;推行种粮收入保险制度,彻底根除扭曲市场的政策因素等政策建议,或应更快提上决策议事日程。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国家粮食产量连续第十年实现增产 资源难以承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1203/2835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