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粮食安全,首先必须保证粮食种子安全。在玉米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的背景下,加强玉米制种基地的建设,成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2012年我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410万亩,每年生产需要9亿公斤左右的杂交玉米种子,其中约70%来自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中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辖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五市,总耕地面积1000万亩,是甘肃省重要农业区之一。上榜《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甘肃省一市七县区均隶属于河西走廊。
充足的光照,巨大的昼夜温差,平坦的地势,肥沃的土壤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让河西走廊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玉米制种区。甘肃玉米制种产业现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其中张掖市目前为全国面积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种子产业为全市产业化程度最高、规模效益最为显著的支柱产业。2012年,农业部在张掖建成10.7万亩国家级玉米制种示范基地;今年确定建设31万亩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其中张掖市建设25万亩,酒泉市建设3万亩,武威市建设3万亩。
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具有玉米种子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年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4.5亿公斤以上,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以上,能满足我国近2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繁育基地。2012年,张掖市玉米制种总产值超过2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9%。该市汇聚了全国大大小小将近70家制种企业,包括美国先锋、美国孟山都、法国马格兰等世界排名前五位的种业巨头的分公司,每年的总产值达到37.4亿元。
除甘肃省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生产建设兵团依托先天地理环境优势,已发展为全国第二大玉米制种区。
新疆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占全国20%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迅速扩大,从2008年的46万亩增加至2012年的85万亩,年均增长16%,目前已占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的20%左右。
新疆杂交玉米制种有两大主要优势:一是光热和灌溉条件适宜。新疆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水源和灌溉条件好,北疆沿天山和伊犁河谷西部地区10℃以上的积温稳定在3600℃左右,玉米种子成熟度好。二是适合规模化制种。新疆土地平坦面积大,适合规模化、机械化制种。近几年,新疆从国外引进了玉米去雄机,解决了用工多、用工难问题,玉米制种规模化优势逐步显现。
目前,新疆自治区发展玉米制种业的积极性很高,在适宜玉米制种的昌吉、塔城、伊犁等地区,进一步发展玉米制种的耕地面积约400万亩以上,发展空间很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玉米制种基地120万亩以上,年产种量50万吨。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登海种业有限公司等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也已经开始在新疆建设制种基地。
2013年7月29日,农业部为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精神,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国家级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农种发[2013]1号)要求,认定甘肃省张掖市等26个市县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名单如下:
农业部认定26个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1、甘肃省张掖市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
4、甘肃省临泽县
5、甘肃省甘州区
6、甘肃省凉州区
7、甘肃省肃州区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
9、黑龙江省林口县
10、甘肃省高台县
11、黑龙江省依兰县
12、甘肃省永昌县
13、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
14、甘肃省古浪县
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
16、吉林省洮南市
17、内蒙古自治区松山区
18、四川省西昌市
19、黑龙江省安宁市
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
21、黑龙江省依安县
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
2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
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
2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
2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