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世界稻谷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不过当前国内稻谷产业却驶入了“三岔口”。
“中国稻谷产业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国内稻谷库存充裕,供大于求,稻谷结构发生籼退粳进的变化;二是国际稻谷增产、价格下滑,进口米甚至走私米日渐侵蚀国内市场;三是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工具,已有的早籼稻期货品种产业链覆盖有限。”有业内人士在总结当前的稻谷产业情况表示。
在此背景下,粮食企业也进入了“亏损季”,据业内人士透露,加工水稻的基本亏损区间在20-80元/斤,而三年前加工一斤水稻基本可以盈利50-80元/斤。不过,随着粳稻期货以及晚籼稻期货上市提上日程,将配合早籼稻期货完整覆盖产业链,有助于为处于迷茫期的粮食企业提供“导航”。
岔口一:国内供应过剩稻谷结构变异
“自2001年以来,我国稻谷种植面积连年增加,产量同步增长,2012/2013年度有望再创新高,实现产量的十年连续增长。”万达期货稻谷分析师米清表示。
从目前各机构预测来看,我国稻谷产量实现十年连续增长的可能性非常大,预测2013年总供给量在2.10亿吨,总消费在2.04亿吨。从整体供需形势来说,稻谷市场仍处于宽松状态,产量略有结余;国家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新粮上市后,供应压力将进一步增加。
即使今年夏季出现“南旱北涝”灾害,也没有给秋粮丰收带来太多困扰。“从今年国内作物主要的生产形势来看,全年玉米、小麦、稻谷三大作物总产量预计同比仍将增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处长王晓辉表示。
在整体产量增长的同时,稻谷消费结构则有所调整。湖南省粮食局副局长石少龙指出,2003年至2012年籼稻总产量持续增长,但是籼稻占比却减少了6个百分点,从73%减到了67%。相反,在粳稻产量增加的同时,占比也不断攀升。据估算,全国粳稻产量从2003年的4277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6703万吨,增加2426万吨,增幅达57%。
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稻谷市场消费结构将是“粳三籼七”,即粳稻占比为30%,籼稻为70%。“确切地讲,粳稻30%还多一点,籼稻70%不到,四舍五入就是粳三籼七。”他说。
供需压力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困扰,“这两年来,粮食企业的经营进入了困境,甚至有一部分企业基本在亏损中进行运营,加工水稻的基本亏损区间在20-80元/斤,而三年前加工一斤水稻基本可以盈利50-80元/斤。”中粮集团大米单元采购与贸易部副总经理李曙光谈及当前粮食企业现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