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合作资讯 » 正文

三分天下:谁抢了东盟的生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07  浏览次数:81082
内容摘要: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正式启动和近两年来的持续发展,这一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对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关系都有着重要影响,也必将产生巨大的商机。如何更好地分享东盟的生意?对于近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正式启动和近两年来的持续发展,这一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对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关系都有着重要影响,也必将产生巨大的商机。如何更好地分享“东盟的生意”?对于“近水楼台”的广东广西云南三省(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云南的地缘战略

  云南和广西作为直接毗邻东南亚的两个省(区),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区位优势、投资环境、资源条件和战略抉择上,也更具竞争性。

  相比于广西,云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相邻,是中国连接东盟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也是中国唯一能从陆路通过东南亚、直接沟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省份,在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市场中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国家泛亚铁路东盟通道三线,即东线中越、西线中缅、中线中老国际铁路都起自昆明,中国段也都在云南境内,经越南、老挝、缅甸,在泰国曼谷汇合后直通新加坡。此外,云南通往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航空线也都在紧密建设当中。

  有研究机构专业人士分析称,以泛亚铁路东盟大通道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或将有力地推动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云南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并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逐步形成面向东盟的交通、能源、物流、信息大通道。

  据悉,随着泛亚铁路东盟通道建设的推进,云南与老挝、越南、泰国等湄公河流域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增长不断加快。根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贸易总额有望超过1500亿美元,中国有可能上升为东盟第二甚至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年来,云南与东盟各国为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双方不断开放和拓宽合作领域,加大贸易、投资、经济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建设和完善交通枢纽,使得云南与东盟的贸易交往更为密切。2010年昆明至曼谷公路全线通车之后,昆曼跨国高速公路和泛亚铁路已经成为云南连接东盟的陆上纽带。昆曼公路的开通,缩短了云南与泰国之间的距离,加深了云南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目前中泰贸易不断扩大,尤其是泰国水果对华出口额连年攀升。

  随着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云南的区位优势愈加明显,作为与东盟联通的桥头堡,云南区域之间的经贸物流得到高效疏通。据悉,“走进东盟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云南企业投资东盟的口号。近几年来,国务院将云南定位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的桥头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功能进一步凸显。

  2012年4月,昆明企业赴柬埔寨投资参股项目获批,项目总投资9970.51万美元,其中,中方出资1632万美元,占51%的股份。目前,老挝是云南对外直接投资第二大市场。截至2012年6月,云南在老挝共设立境外投资企业140家,实际投资额3.9亿美元,占云南省累计对外投资总额的17.7%。

  据昆明海关统计,2012年1—11月,云南与东盟实现贸易进出口59.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3%,占同期全省外贸总额的比重的31.8%。其中,农产品为云南对东盟出口的最大宗商品,2012年农产品出口额9.6亿美元,增长18.4%;机电产品出口9亿美元,增长11.1%;纺织品出口3.1亿美元,小幅增长4.6%;化肥出口3.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从2013年开始,中国—南亚博览会将每年在昆明举行,这必将进一步增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定期商贸往来与多方位合作关系的确立。

  广东的产业优势

  广东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发达,社会资金雄厚,近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翘楚。加之毗邻港澳,经济发达,信息、人才优势明显。在经济贸易方面,拥有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再加上深圳高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其经济贸易实力为他省难以望其项背。

  据了解,广西对于东盟的产业优势并没有在短期内培育起来。反之,逾九成东盟产品“零关税”入粤。有专家称,随着中国—东盟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而广东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省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由于东盟国家进口的电器、农业机械、工业设备等产品多是从广东进口,而输出到中国的以农产品居多,由于产业结构类似,这些农产品又对广西的农产品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据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广东通过广西北部湾的防城港、北海、钦州三大港口进出口的物资超过百万吨。2012年,广东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923亿元人民币,广西不仅帮助广东企业开拓了东盟市场,也在这个过程中推进了区内交通业、物流业、港口业的发展。如此,简单地讲,广西目前分割东盟市场“蛋糕”的主要份额,就是收取“过路费”。

  不止于此。2012年6月18日,中国—东盟经济开发区在广东湛江成立。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湛江或将成为广东进军东盟的“桥头堡”。据当地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表示:湛江将全面拓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大力发展家电、家具、农海产品、工业产品、文化产品、海洋生物技术等双边贸易;积极面向东盟招商,培育发展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和新海洋“五新”产业;坚持每年在湛江召开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年会,举办中国首届东盟华商交流大会;全力推动湛江企业“走出去”,扩大对东盟投资;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建设,形成以湛江远洋门户为龙头的北部湾组合群,构建面向东南亚的开放新格局。

  另有媒体分析称,在京广铁路扩容提速的同时,随着洛湛铁路的建成通车,加之贵广高铁、武广高铁以及广昆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交通设施的建成,内地以至大西南大量的人流、物流将进一步向广东集聚。

  广西的主体地位何在

  广西集沿海、沿江、沿边于一体,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接合部,是中国唯一海陆两边衔接东盟的省(区),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桥头堡”。目前,广西已连续成功承办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通过积极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广西已成为对外开放合作、特别是中国与东盟多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阵地。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的深化,广西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至2012年,广西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约46.8亿美元,外资来源地日益多元化。目前累计有79个国家或地区到广西投资,入驻广西的世界500强企业由19家增至24家,东盟成为广西第二大外资来源地,5年间实际利用东盟外资额累计约6.8亿美元。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北海工业园区和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等成为吸收外资的重要平台。

  无疑,拥有国家给予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主办权,以及北部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都让广西在对东盟对话、贸易方面拥有更正式、更多的“话语权”。而且,广西作为沿海、沿边、自治区、西部地区,享有多重政策优惠叠加。广西正在积极建设的“西南出海大通道”,也正是考虑到北部湾在海陆两途衔接东盟的重要地缘优势,以及在未来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设想一下,如果国内通往东盟的大部分物流都经过北部湾进出口,广西即使“占山为王”,收取“过路费”,仅此一项,效益也是很可观的。

  但是,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广西对于东盟开放合作的地缘优势,受到云南的“拆解”和广东的“分割”。四川重庆贵州的物资可以经过昆明和泛亚铁路网进出东盟,而不必途经北部湾,中、东部地区的物流也可以经过洛湛铁路、武广高铁,以及高速公路汇集到广东,然后以湛江远洋航运为龙头,和东盟进行交易。这样,即使广东不能取代北部湾作为东盟“桥头堡”的位置,也必然极大地分掉一部分“东盟的生意”。况且,广东作为“世界工厂”,巨大的工业优势对以农业为主的东南亚国家在商品贸易上具有更强的互补性,产业竞争力自然就更强势。

  因此,虽然广西在地缘和政策上,比相邻省区更有优势,但如何把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化成事实上的产业和财富,真正把握、建立起面向东盟贸易的主体地位,则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当然,广西目前正在推动的南北钦防同城化,从长远看,不仅是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合作的重要步骤,也是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毕竟,自贸区只是一个平台,合作的底气,还得需要经济实力说话。

  有人以为,现在广西虽然拿到了中国—东盟博览会这块合作的金字招牌,但更多是政治影响力,而非经济实惠。其实不然,从2012年广东对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达923亿元这个事实就可以看出,这个未来的市场和商机是很可观的,只是因为广西自身没有强大的产业优势去承接这块生意而已。随着昆明途经南宁到广州的高速公路以及南广、贵广高铁的陆续建成,滇黔桂粤四省(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更加紧密,人力、物资流通也更为通畅,由北部湾而联接东盟的中国—东盟物流大通道或将更具竞争力,这也深刻体现了合作与竞争之间的辨证关系:首先应该在合作“共赢”中形成整体利益最大化,然后再依据各自的实力,求得部分利益的最优化,这是竞争的更高层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三分天下:谁抢了东盟的生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1107/2795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