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正文

中国城镇化人口不可能超过8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8  浏览次数:82413

  瞭望东方周刊2013年第39期

  对话徐匡迪:如何解决人的城镇化

  中国特色是什么呢?是中国城镇化的人口永远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超过80%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吴铭 | 北京报道

  自高层正式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到如今社会各界对于新一轮城镇化的目标正逐渐形成共识。然而,对于其具体的路径选择,从各级政府到民间仍存多重辩论。一个高瞻远瞩、统筹兼顾的顶层设计,如何将城镇化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着眼于整体性、协调性,进行统筹思考和长远规划,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当务之急。

  自2011年起,中国工程院与清华大学组织了20多位院士、100多名专家,对中国城镇化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考察、调研。

  日前,中国工程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战略”重大咨询项目与中国科学院相关课题组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进行了汇报,并进行了座谈。

  面对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以及禁锢数十年的户籍制度,中国到底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

  该重大咨询项目负责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院士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

  徐匡迪强调,城镇化不是“造城运动”,也不是征地、造房子,而是一种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到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是农民从农业社会生活转向城市社会生活的过程,是劳动方式与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

  他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以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支撑。

  真正城镇化37%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对于中国城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 比如城镇化率等有很大争议,您如何看待这个数字?

  徐匡迪: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2.57%,城镇人口约7.2亿,已经稍微超过世界平均值。不过,如果扣除“半城镇化”的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大概只有37%,真正要把农村年轻一代从农业转到第二、第三产业,还是要发展产业经济,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现在有一个可喜的现象。我们调查中发现,10年前大概60%的农民工流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从2002年开始,流向这些地区的农民工逐年减少,如今到省外打工的农民工不到50%,大部分都在省内流动、就近打工。这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但是,也有新的问题。我们课题组调查了几万个农民工,发现90后的新生代从小读书上学,95%的人从没参加过农业劳动。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父母,都没有回到农村务农的意愿,这就为今后人的城镇化增大了难度。

  调查发现,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其中不到5%想回农村,原因是农村家里房子大,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另外有些人家里是农机专业户;80后一代的农民工,想回家的也不到10%;70后出生的一代,几乎70%都是要回去的。他们到城市来打工,主要是为了建造家里的房子,为女儿攒笔钱做嫁妆,准备给儿子娶媳妇,这些事情做完了,就踏实地回农村去了。这是不同年龄带来的不同取向,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他们的意愿不完全相同,所以人的城镇化在中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必须区别对待,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研究,不能搞“一刀切”。

  现在中央已经提得非常明确了,为什么对城镇化还有这么多争论?就是有的人把城镇化看得过于简单。

  只把楼房建起来不行,必须把产业的基础做扎实,要有可持续的产业群为支撑。另外,科技、产业都要不断创新,使产业可持续发展,不然旧的产业也会被新产业所淘汰。

  • 上一页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国城镇化人口不可能超过80%”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1018/2763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