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谈全球变暖
天气转凉,寒意来袭,“菲特”与“丹娜丝”带来的狂风暴雨仍笼罩江浙地区,太平洋上新的热带气旋正蠢蠢欲动。不少网友发问,今年频现的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吗?
对普通民众来说,这既是疑问,也是担忧。其实在学术界,气候专家也在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背后的诸多问题。
“目前我们遇到了非常极端的天气,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将来还会不会遇到类似的恶劣天气?”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给出了他的回答。
气候向极端化发展
今夏,高温热浪侵袭中国大地达两个月之久,我国17个省遭遇高温,其强度之大、极端性之强让人瞠目,而同在北半球的欧洲、东亚、北美西部也未能幸免。如果问其直接原因,即副热带高压偏强并且位置偏西,控制范围内晴热少雨,进而形成高温天气。
不过气候系统复杂多变,“实际上,中国夏季高温在1997年已经初现端倪。”丁一汇说,“据气候资料显示,我国夏季气温自1997年以来处于暖周期,表现为气候向极端化发展,即冬季冷事件更多、更强,夏季高温热浪事件更多、更强。”
“拉尼娜年是造成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持续和高温热浪的主要原因。”丁一汇分析深层原因,“2013年春夏拉尼娜事件使冷海水更向西扩,东冷西暖的海温分布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使副热带高压锁定在西太平洋和东南地区。再加上2013 年春夏北极涛动是正位相,盛行纬向环流,冷空气弱,不易到达中纬和副热带地区,致使副热带高压异常发达和稳定。”
若进一步追根溯源,丁一汇考虑:“今年异常气候可以追溯到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影响的结果是,不但平均值发生改变(增加),也会使变化的幅度增大,原来很少出现的小概率事件现在都有可能发生,也就是说,重现期缩短了,现在正是这种情况。”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