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合作社在活跃城乡物资交流、繁荣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服务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方面有过“一统天下”的辉煌。然而,由于固有经营机制、经营方式的弱点,许多地方的供销社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潮中“呛了水”——经营日益萎缩、亏损逐年增加、包袱越背越重。
存亡之间,奋起突围。自2011年以来,河北省乐亭县供销社打破传统思维的“茧”缚,大力推进基层供销社组织体制改革,引入社会经济组织或农村能人大户,通过将闲置低效资产折股出租,共同组建股份合作制形式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使整个供销系统走出了一条“破茧重生”的奋进之路。
基层社重生的破冰之旅
——吸引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实体、社会能人,重新改造或组建基层供销合作社
“从风光无限到跌入谷底,从计划经济的‘宠儿’到市场经济的‘弃儿’,这个过程来得太突然,让人很不适应。”在供销系统摸爬滚打大半辈子,已经退休的县供销社党委副书记安新民亲历了供销系统的兴衰变化。
安新民所说的“不适应”来源于严峻的现实。资料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供销系统出现亏损后,以后逐年增多。至2003年9月底,全系统在册干部职工1703名,而离退休、退养人员达到1024名,全系统账面资产总值13892.2万元,负债总值13049.1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3.9%。
面对波涛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唯有改革,别无选择。2003年,乐亭县在供销系统推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制,实行了以公有资本退出和置换全员干部、职工身份为目标的企业改革,下决心彻底卸下包袱。但是,改制之后,供销系统并未在短期内恢复“元气”,反而带来了集体经营的全面萎缩,可以说是“改制完成了,资产卖光了,企业没有了”。
2011年5月,一场以全面推进基层社组织体制改革的战役为供销社系统重振雄风注入了“强心剂”。这样的决策来源于对现实的认识:一方面虽然改制后,基层社实体经营已经基本丧失,但所属基层社——分社——分销店的基本框架仍然存在,以网点土地、房产为依托的经营网络有一定基础。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形成了数量多、广覆盖的特点。这就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有利时机。
“利用原基层社的土地、房产和经营网络,吸引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实体、社会能人,通过相互参股形式开展联合合作,重新改造或组建基层供销合作社,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再塑合作组织新形象。”这样的思路在县供销系统决策者的头脑中逐渐清晰,基层社重生的“破冰”之旅由此开始。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