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河南郑州:微生态是微都市的灵魂(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09  浏览次数:8606
内容摘要:河南郑州:微生态是微都市的灵魂(图),农业资讯, 深圳蔬菜综合均价四周持续上涨

  霍华德“田园都市”思想对建设新城市一直有着指导意义。“微都市”国际标准中,首要的即为都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意欲打造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的都市空间。因为,“微都市”在建筑存在前,首先是自然存在。在郑州车水马龙的喧嚣都市圈内,优美的生态环境几乎成为了奢侈品,对于郑州人来说,微生态被称为微都市里的灵魂毫不为过。

  渴望自然,郑州人重视微生态

  社会学家认为,“微都市”的现代生态理念不仅体现在有花草、有溪流,还应体现在居住其间的人群对于植物、河流乃至空气的态度,最大程度保留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都市与自然的有机关系,此即是微生态。

  上路因为车多拥挤、上学因为学校少拥挤,时下郑州越来越显现出城市病的特征,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和外地就业者的持续拥入,郑州的土地、水、能源供应都变得紧张起来;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事业发展、教育医疗资源、安全体系等社会承载能力也愈发脆弱。郑州都市人越来越不愿意被现代文明割裂生活;尽管喜欢闪亮的霓虹灯,但郑州人不愿意被灯红酒绿牵绊了脚步。于是,亲近自然,与自然相伴而居成为了郑州都市人渴望的生活。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傍水而居,寄情于山水,可谓人居的极致境界了。近些年,一些致力于打造微都市生活的城市运营者把自然生态理念放在了诸多要素的首位。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郑州市民认为,亲近自然的微生态楼盘是宜居之所,是改变生活质量的源泉,家住思念果岭国际社区的李先生对环境情有独钟。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百花争艳,柳树依依,“这里环境好,很清静。我没事的时候就爱拿本书来这里,坐在长椅上看看书,吹吹风。”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有水必然有绿色,绿色意味着生命”。然而,几年前,翻开郑州的地图,记者却很难看到大面积蓝颜色的区域。由此可见,郑州是一个山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能住进“伴山临水而居”的房子,是很多郑州老百姓的梦想。凡是有自然山水的流域,早已成为开发商必争之地,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以政府和主流开发商为主体的城市运营商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重整西流湖,再造龙湖……一个个大生态都市圈呼之欲出。

  接触自然,开发商不只在盖房

  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景观资源是郑州人走向外地度假、置业的第一诉求,也成为了现在跨区热门楼盘留给多数郑州人的第一印象。绿博园、中牟黄河湿地公园、思念果岭、五云山山地生态公园、新郑龙湖,这些郑州周边优质景观资源都已被不少郑州人信手拈来。

  环顾郑州郊区,注重微生态、亲近自然的“微都市”正在慢慢发展。向东,雁鸣湖一号有雁鸣湖32平方公里的生态结构,7000亩湖域、5200亩湿地、68000亩森林、150余种候鸟,良好的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都居于郑州市各自然生态保护区之首,周围还有中原地区最大的11万亩黄河自然湿地。向西,坐落在西四环和科学大道交会处的万科城,周边超8000亩生态景观资源城市罕有。项目北侧须水河支流汇聚成岛,未来将成为比肩郑东新区如意湖的繁华之境。向南,位于郑州西南核心位置的新田城,作为郑州宜居健康城组团的东南起步区之作,顺应城市发展趋势,借鉴一百余年前英国城市规划大师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让居住者既能享受到城市生活的繁华便捷,又能体验到乡村生活的宁静舒适;向北,思念果岭国际社区作为郑州开发较早,且目前已经成熟的生态度假社区,活性水域面积达800亩,社区内分布有4条河流,9个湖泊,森林覆盖率为68%,可谓一个天然氧吧。

  可以说,以上的代表项目都拥有着难得的生态资源,但这些项目并非被动地坐享资源,而是在依靠优越的自然景观,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地物只是践行“微都市”现代生态理念的第一步,让建筑主动与山、河互动,都厉行“微都市”生态化标准,最终实现建筑与自然彼此呼应,山环水绕,城在其中。实现了住户与自然的和谐交流,“微都市”与自然的全面交融。这些项目将自然生态与常住人居柔性结合,让住户能在纯美自然中悠然生活。

  微都市最大的财富是生态,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后劲还是生态,“满目青山绿意浓”将来对郑州人来说不是梦想,而是正在触摸的现实。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河南郑州:微生态是微都市的灵魂(图)”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1009/2736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