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全州一田多用耕地变“金土地”农田收入超万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28  浏览次数:81319
内容摘要:跻身全国100个商品粮基地的全州县,巧调结构一田多用,生态循环一举多赢,既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又让大面积耕地实现亩产值或纯收入超万元。 今年全州县早晚两造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18.3万亩,比去年增长1.81%,实现农民人均种粮两亩。这个产粮大县的粮食生

  跻身全国100个商品粮基地的全州县,巧调结构一田多用,生态循环一举多赢,既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又让大面积耕地实现亩产值或纯收入超万元。

  今年全州县早晚两造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18.3万亩,比去年增长1.81%,实现农民人均种粮两亩。这个产粮大县的粮食生产规模,只需总产量30%就可满足当地食用,70%粮食可以外销。

  目前,全州县主要产粮乡镇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42.2%,使每亩单造产粮盈利大幅提升,从人力耕作的200元左右提高到机械耕作的600元左右。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435元,在桂林市位居前列,大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近年来,全州县委、县政府在抓好种粮这一传统农业的同时,深深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全县的耕地面积就那么多,仅仅依靠粮食种植,经济发展难有突破;一定要跳出“传统农业”束缚,充分利用有限农田,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一田多用,多业并举,发展现代农业。

  “稻-灯-鱼-菇”,是全州县生态循环农业的一大亮点。村民们在稻田里养殖禾花鱼,田间装上诱虫灯,害虫扑灯掉落水里成为鱼食,收割谷子后以稻草作为基料种植食用菌,收菇后再把菌渣还田培肥土壤——这样实现生态循环、环环互利,被称为“四赢农业”。

  在龙水、才湾两镇,农户们乐呵呵掰着指头算收成:稻谷一亩以两造计可产粮1000多公斤,收入2600元左右;禾花鱼亩产50公斤,收入3000元;双孢菇亩产2500公斤,收入两万多元。这样搞循环种养,纯收入怎么算都超万元!龙水镇一位老大爷高兴地说:过去单单种几颗谷子,穷得裤子打疙瘩;现在一田多用,红土地变成“金土地”啦!

  在这两个乡镇,每个村都可看到一幢幢漂亮高耸的新楼房,特别是才湾镇毛竹山村,干脆整村迁移到新地方,有规划有布局地建起单门独户、绿树环绕的农家小院,几乎就是城里人向往的乡间别墅。

  目前,“稻-灯-鱼-菇”这样的“四赢农业”,全州县共有3.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才湾、龙水、绍水、咸水、凤凰等几个乡镇。此外,“稻-稻-菜(芹菜)”、“稻-稻-蒜”等粮菜混种模式也初具规模。按眼下蒜薹和蒜头每公斤16元和12元的行情,全州稻田一般亩产蒜薹350公斤、蒜头300公斤,总收入9200元,加上早晚稻收成,亩收入稳稳当当超万元。

  全州现今农田取得如此好效益,得益于县委、县政府注重事前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以科学方法指导、布局农业结构调整这一系统工程。在实施某一产业之前,他们充分做好各乡镇土壤、气候等条件的调查分析,合理安排布局“一乡一品”。如今,石塘镇的生姜,安和乡的槟榔芋,大西江镇的向日葵,东山乡的西红柿,白宝乡的西瓜和红瓜子等,都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形成各自特色,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石塘镇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植生姜,这里大面积种植的五指姜香脆可口、辣味适中,每公斤售价10元左右,平均亩产3000多公斤,亩收入超过3万元,纯收入1万多元。这些生姜远销湖南湖北、南京等地市场,不仅销量大,而且价格高。安和乡种植槟榔芋,全州镇、枧塘乡种植大蒜亩产值均超万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全州一田多用耕地变“金土地”农田收入超万元”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928/2734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