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曝光台 » 正文

人民日报揭洋垃圾背后灰色利益链:利润达数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28  浏览次数:8979

人民日报揭洋垃圾背后灰色利益链:利润达数倍

张芳曼制图

749吨“洋垃圾”如何潜入国门(热点解读)

核心阅读

从国外的垃圾场、废品处理厂搜集来的旧服装,被走私入境,经小作坊翻新,直接流入市场……9月26日,海关总署宣布,成功侦破一起团伙走私旧服装大案,查缴旧服装749吨。

“洋垃圾”走私为何屡禁不止?旧服装走私背后有怎样的利益链条?

9月26日,海关总署宣布,8月27日至28日,海关广东分署协调广州、南宁、汕头海关缉私局会同地方执法部门,成功侦破一起团伙走私旧服装大案,打掉一个专业旧服装走私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查缴旧服装749吨。

从韩国进口旧服装,经越南转运到广东,分拣后流入市场

据海关广东分署副主任、缉私局局长陈建文介绍,经群众举报,今年4月,广州海关在佛山大沥某货场连续查获两批无合法来源的旧服装,共230吨。

这一发现引起海关人员的警惕。侦查人员顺藤摸瓜,一个以广东汕尾人黄某为首,从越南经非设关地偷运入境、经广东佛山南海转运到汕尾碣石分销的“一条龙”走私旧服装犯罪团伙浮出了水面。

经查,黄某等人先通过广州市某进出口贸易公司向韩国订购旧衣服,然后通过越南某外贸公司运输到越南芒街,并由廖某等人组成的偷运团伙伺机将旧衣服从中越边境非设关地走私偷运进入广西境内,再由杨某等人组织大货车经陆路运输到广东。

这些旧服装被运到碣石镇后,经过家庭式小作坊分拣、洗烫、包装,一些相对整洁的旧衣服经不法商贩之手直接流入国内市场;残破的衣服被分拣出棉布卖给一些不法厂家,纽扣和拉链等辅料则卖给废品回收企业。

旧服装伪装成布料,运输手段隐蔽,逃避海关打击

旧服装是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的物品,属于《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中规定的第七类“废纺织原料及制品”。

据了解,走私旧服装来源复杂,主要是从国外的垃圾场、废品处理厂等地搜集而来。许多旧服装残存明显污渍,存在大量细菌,可能成为诸多疾病的传染源。长期接触这些衣服,可能使人感染皮肤疾病或其他疾病,有些病菌还可能引发大面积疫情。

由于为害甚广,旧服装等“洋垃圾”一直是海关部门重点打击对象。办案人员告诉记者,不法分子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以低廉的价格从国外收购当垃圾处理的旧服装,通过偷运等方式走私入境,经分拣、翻新后以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不等的价格单件出售。

广州海关南海缉私分局侦查科副科长刘夕晖介绍说,此次破获的团伙走私旧服装大案,走私链条经历“越南—广西—广东”等地,涉案人员、作案地点多且分散,给办案带来了很大难度。

在进口洋垃圾服装的主要集散地广东汕尾碣石镇,一位执法人员透露,目前走私旧服装的运输手段越来越隐蔽。海运查得很严格,不法分子就钻陆路运输的空子。碣石镇小作坊加工的旧服装,大部分是用大货车从广西运过来的。货物通常伪装成布料等,还带有完备的手续。

在打击“洋垃圾”走私的高压态势下,旧服装市场也化整为零、分散经营,并开辟新的走私路线,通过分段实施、专业操作,实施跨境跨关区“迂回”走私,以逃避海关打击。

由于通往碣石镇的主要路口设有关卡,专门查大货车偷运走私旧服装,不法分子就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分散运输,规避检查。

加工处理走私旧服装的小作坊多是家庭式的,执法人员多次现场搜查,也难以彻底查封。据介绍,这些小加工作坊利润非常微薄,每个工人每月只能挣两三千元,大部分利润是被走私团伙及境外合伙人拿走的。

暴利驱动“洋垃圾”走私,专家建议切断利益链条

我国对进口“固体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在管理目录上分为禁止、限制和自动许可。其中,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如废矿渣、废催化剂、废轮胎、废电池、电子垃圾等工业废物以及旧服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等,是通常所说的“洋垃圾”。

“洋垃圾”往往携带有毒有害物质,给我国的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进口“洋垃圾”行为猖獗的原因,在于巨大的利益驱动。

据介绍,国外供货商并不赚取垃圾本身的钱,而是赚取当地政府支付的垃圾处置补贴。对于国内走私商而言,出售“洋垃圾”,可以赚取高达数倍的利润。同时,分拣人力成本低,也是这些人赚取暴利的另一要素。

为了打击“洋垃圾”走私,今年2月,海关总署在全国海关开展了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监管和打击“洋垃圾”走私的“绿篱”专项行动。

在进口洋垃圾服装的主要集散地广东汕尾碣石镇,今年7月份以来,已先后组织开展12次集中清理活动,累计清理门店272间,收缴旧服装2668吨,并全部销毁。当地非法加工经营旧服装活动有所收敛。

据介绍,尽管我国早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10多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对垃圾流向的规范还较少,也没有完整的监管配套细则,这无疑为“洋垃圾”入境提供了便利。

专家建议,切断利益链条是控制“洋垃圾”进口的有效方式,不仅要把紧入口,还要堵住下游,加强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者的监管。

链接

海关部门提醒

进口旧服装均是“洋垃圾”

海关部门提醒消费者,出现在市面上的进口旧服装均属“洋垃圾”,是未经检验检疫、逃避海关监管走私进入我国的,长期穿着具有很多危害,千万不要购买。

据介绍,辨识走私旧服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查看衣服的成色,旧服装的纽扣、拉链大多没有光泽、金属涂层脱落;商标、洗标卷曲,号码和规格字迹模糊、泛黄;袖口、领口、腋下的面料有磨损或起球;有些服装有难以消除的污渍。二是辨别服装的味道,旧服装大多存在异味。三是看款式,进口旧服装一般以单件出现,很少有相同的款式和型号。此外,旧服装无吊牌和合格证,少数旧服装衣兜内还会发现个人的姓名或其他属于个人物品的标记。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人民日报揭洋垃圾背后灰色利益链:利润达数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928/2733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