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洛阳中药材发展迅速开拓致富路中草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24  浏览次数:81071
内容摘要:洛阳中药材发展迅速开拓致富路中草药,国内动态|洛阳网|||||||

  中药材以其产量大、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随着回归自然、原生态理念的日益盛行,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小气候,赋予洛阳“豫西天然药库”的美誉,现已查明的野生中药材有262科1480余种。而我市中药材种植、加工业始终相对薄弱。“土宝贝”如何变身“金疙瘩”?在中药材产业发展大潮中,怎样发展得更好?这些都将是农民脱贫致富、培育新兴产业的关键问题。

  种植富农特色路

  初秋,河洛大地,山山岭岭换上金色新装。天旱使山区玉米的成熟期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些,当农民紧张收获的时候,新安县仓头镇张村的乡亲们显得十分“淡定”:满地待收的中药材黄芩将换来更为丰厚的回报。

  穿行在张村乡间的水泥公路上,夹道尽是没膝深的中药材黄芩,矮矮的绿草丛枝叶细密,零星点缀紫色小花。尽管天气干旱,但一亩地5000元以上的预期收益,还是比普通的玉米、花生高出很多。

  “俺村3500口人,家家种黄芩。5000多亩耕地,黄芩、丹参等药材种植占去了4500亩。”张村村党支部书记郭天福说,一亩地种粮食,抛去肥料种子和人工费用,不赔钱就算不错,还要看老天爷脸色。而黄芩种植不费工,好打理,更重要的是抗旱耐瘠薄,再赖的天,也能稳赚。

  黄芩在每年7月种植,隔年10月后收获,两年一茬。黄芩十分耐旱,适合丘陵区种植,生长期内只需追施一遍化肥,除两次杂草。村里71岁高龄的郭海森靠种4亩“放羊式”管理的黄芩,供养了一个名牌学校大学生。

  化肥钱留住了,人工省下了,还不用看老天爷脸色,最关键是赚得多,何乐而不为呢?如今,张村成了我市黄芩种植规模最大的专业村之一,除了低洼易涝地,都种上了黄芩。

  “中药好,种药好,总比种粮效益高,一年收入六七千,小康水平能达到;要想富,药开路,要想发,药当家。”成了当地有名的顺口溜。

  产业增效新捷径

  “种药比种粮收益高,价格却受制于人”,郭天福有些无奈。我市中药材交易市场规模较小,流通体系不完善,缺乏像安徽亳州等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的辐射能力。收获季节,大部分药材还靠外地药贩子来收购,经常被压级压价。

  为改变现状,去年,村里分别组织成立农友、庆丰两家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和福金中药材有限公司,由合作社牵头种植,公司负责加工黄芩苷。

  “黄芩市场收购价是5块多一斤,而公司用加工收益反哺药农,把收购价提高1块钱,按6块多收购。”公司负责人王峰说,20多吨湿黄芩根可加工1吨黄芩苷,而每吨黄芩苷的市场价格为25万元,公司年可加工黄芩苷20多吨,收益非常可观。

  初加工让张村药材种植收益提高了一大截,而精深加工企业更是让药材价值打着滚往上翻。

  君山药业,栾川县一家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依托伏牛山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积极扶持农民发展林下种植和采集林下中草药,提供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一条龙服务,产值达8000万元。

  “目前,公司在栾川已经建立了山茱萸、连翘、桔梗、丹参、杜仲等中药材种植基地3万余亩,并与广大药农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该公司负责人说,产业链越往上,效益就越高,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研发团队,生产8大剂型近百个品种药品,年产口服液1.5亿支、片剂6亿片、丸剂150吨、胶囊5亿粒,中药材价值实现就地变现,五子衍宗丸、消食健胃片等中成药先后荣获省名牌产品等称号。

  掣肘规模提升难

  “目前我市主栽品种有山萸肉、柴胡、杜仲、连翘、五味子、丹参、二花、桔梗、黄芩、天麻、甘草、黄姜、板蓝根、药用菊花、药用牡丹、皂角等16个品种,种植面积62万亩,年产量7.2万吨。”市园艺站站长田玉广说,柴胡、连翘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杜仲获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药材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然而,我市上规模、有名气的药材加工企业屈指可数,是名副其实的“产业洼地”。融资难、加工能力弱、种植分散、流通渠道不畅、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差等问题成为阻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组织散。以药材种植示范村张村为例,两家合作社流转土地不足2000亩,仍有一半村民分散种植。由于服务体系不健全,合作社与农户的关系十分松散,药农种植的随意性、盲目性很大,制约了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据统计,全市专业合作社返租土地种植中药材面积为13万亩,仅占种植总面积的20%,市场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

  融资难。由于没有像样的抵押品,农业合作社寻求银行贷款往往无果而终,即便贷到了款,也以短期小额居多。如此一来,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收获受到制约。张村的农友合作社共流转了近千亩土地,头一年,单地租就要支付30万元,加上种子、化肥、雇工等,着实有些吃不消。贷款无果的合作社,最终靠借钱,好歹算是把药都种上了。如今,还差1个月就收获的黄芩长势喜人,但合作社又犯了难,因为高价位的大型收获机村里只有一台。

  规模小。目前,我市市级中药材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有17家,融种植与深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仅有5家,年加工能力仅有2万多吨,70%以上的中药材直接出售原料,更多的利润都被终端制药企业获取。

  科研弱。每个新药在上市前都要“过五关斩六将”,经过试验、研发、临床等40多道药品质量检测的层层把关。由于新药研发投入多、周期长、风险大,中小制药企业没有能力开展研发工作。君山制药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研发能力弱就无法打造叫得响的拳头产品,从而导致市场竞争乏力,陷入经营困境,最终坠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总而言之,“散、小、弱”的种植加工格局成为制约我市中药材产业发站的最大瓶颈,“初级原料不出市,出市产品必加工”的产业发展之路依然漫长。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洛阳中药材发展迅速开拓致富路中草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924/2716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