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16日宣布,福建两系杂交水稻“两优2161”、“两优2186”,成为干旱缺水地区主栽的杂交水稻良种,为中国粮食安全增添新的技术储备。
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于1995年研究成功,它相对于三系法杂交水稻而命名,这种杂交水稻只有不育系(母本)和恢复系(父本),而不需要保持系(中间体),所以称两系法杂交水稻。
由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低纬高原及喀斯特地区主要粮经作物应急抗旱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的子课题“主要粮经作物耐旱品种筛选及应用”,在云南省马关、丘北、弥勒等地进行示范种植。
在红河州弥勒市新哨镇夸竹村委会帕布革自然村,专家组对闽滇联合培育的耐旱栽培“两优”系列杂交籼稻,进行田间测产验收,“两优2161”、“两优2186”分别比当地对照品种“宜优1577”增产92.7~97.1%,增产效果显著。
验收专家一致认为:“两优2161”、“两优2186”耐旱能力强,分蘖力强,根系较发达,丰产性好,符合项目耐旱品种筛选目标要求,值得在云南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2013年7月28日,由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与云南农科院联合培育的“两优2161”,在中老边境的勐腊县勐满镇大广村咖啡场一队作双季早稻示范,实测验收2亩,平均单产790.6公斤,比勐腊县早稻高产创建目标增产140.6公斤,增幅21.6%,突破该县早稻历史最高产量纪录。
两系杂交稻“两优2161”是由福建省农科院杨聚宝、赵明富团队和云南省农科院李政芳团队合作,于2005年用核不育系SE21S作母本与恢复系R61配组育成,具有适应性广、抗旱、抗寒、耐粗放、秧龄弹性大、抗病性强等优点,中上肥力田块可获高产,连年示范均获高产,已成为云南省籼型杂交水稻当家品种。
2007年以来,“两优2161”在云南省临沧、文山、保山、红河、西双版纳等5个地(州),作单季稻和双季稻示范推广,表现出稳定高产、耐旱和耐寒等特性,高于全国旱稻的平均单产。
“两优2186”由中国杂交水稻首位博士、福建省农科院杨聚宝培育,分别通过福建、广西、浙江、云南省的审定,被农业部列为超级稻良种,2005年云南保市山隆阳区示范最高亩产990公斤,2009年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示范2万亩,最高亩产857公斤。2007年被云南省列为高产创建良种,已累计在中国南方稻作区推广1000多万亩。
专家认为,具有抗旱特性的“两优2161”和“两优2186”,在气候正常年份作水稻栽培可获超高产,在干旱年份作耐旱栽培,仍有较好收成,将为中国粮食安全增添新的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