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近800人,企业近200家,产业链完整,行业分工明确
湖北莲子产量占到全国的六成以上,但我省80%以上的干莲子都运到了湖南湘潭县花石镇。一个镇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吞吐量?那些莲子最后又何去何从?
在花石镇,记者亲见湖北农户“他乡”卖莲子的境遇。走访调查发现,湘莲产业根底深厚,从业人员多,分布集中,技术普及率高,产业链完整,已经将湖北的劣势转化为自身的优势,产生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莲子加工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游资炒作莲子价格一路暴涨6成
每天早上5:30左右,花石镇的大路上,就有大量摩托车和大卡车相继碾过。
9月12日上午6点,记者与之前联系好的湖南宏兴隆湘莲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负责人孙启泽,在花石镇湘莲批发市场入口汇合,一同前往批发市场交易集中地。
时针回拨到前一天晚上6时左右,湖北洪湖人任峰吃过晚饭,便和司机开着载有约13吨莲子的卡车出发了。与此同时,湖北鄂州的周旺青、湖北嘉鱼的杨文斌也载着十多吨莲子启程了。约10个小时的路程后,他们便能到达共同的目的地——湖南省湘潭县花石镇。在天蒙蒙亮时,正好赶上花石镇湘莲批发市场开市。
早上6:30左右,天南地北的供货商、采购商就都聚集在了湘莲批发市场附近。据孙启泽介绍,当天早上进入花石镇的货车有9辆,主要是湖北和湖南的莲子,当天的开市价是8.02元/斤。
很快,周旺青的莲子被人以8.05元/斤的价格全部买走了。可周旺青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这次的收购价就在7.5元到8元间。通过调查了解,如果一车货想要保本或赚钱,加上交通运输费、人力费等开支,每斤卖价必须要比收购价高2毛以上。这样算来,周旺青这一车16吨的货就至少亏损5000元。
湘莲市场的个体商户赵岩俊介绍,每天莲子开市的市价是由花石镇前天晚上去壳红莲卖价决定的。今年由于产莲地受干旱天气影响产量减半,加上一些游资的炒作,莲子价格从5元一路涨到了8元。
等8:30采购商都离开之前,任峰也忍痛将与收购价相当的卖价将一车莲子卖掉了。任峰从事这一行已有十多年,几乎每3到5天就要往花石镇跑一趟。“不来不行啊,咱们湖北加工企业少,货量需求少,对莲子质量要求高,且每斤收购价还普遍比花石镇低2毛。”任峰还略带酸味地总结了一句:“谁叫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莲子集散市场呢?”
据湘潭县农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湘莲产业年营业额达13亿元,出口创汇1200多万美元,完成财税收入1000多万元。
湖北生产成本高分拣工日薪是花石镇3倍以上
在花石镇,从事湘莲产业的业内人士都知道一件事情:当地一家企业2005年去了产莲大省湖北仙桃办加工厂,却于6年之后宣布破产。
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虽然企业办不成功的原因很多,湘潭县莲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显扬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应是:外省都不具备完整的莲子加工产业链,以致于各个生产环节成本增加。
湖北很多供货商因长期来往两地,都对我省莲子产业难以发展起来的原因,有深刻认识:湖北从事莲子初加工的企业太少。本地需求和产量都有限,一旦有客商来大量收购,往往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
湖北莲子初加工产业链不完整。缺少种藕培育,多是从外地引进。不能自主研发莲子加工的机器设备,没有配套的维修服务。没有专门收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莲壳、废莲子、碎莲子等边角料材料的企业,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湖北劳力成本太高。湖北请一个分拣莲子的工人一天至少要100元左右,而在花石镇一天30元都有人做。这边的闲置女性劳力,从二十多岁到七十多岁,都有人从事这一行业。
湘莲产业加工链健全 行业分工明确
湖北存在的问题,却恰是湘莲产业的优势所在。
据湘潭县农办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花石镇就有近800人从事这一行业,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16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企业达24家,有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产业格局。
“就均价算下来,花石镇干莲子收购价格每斤从4元到8元不等,而去壳后生成的红莲卖价是13元/斤,加工成磨皮白莲后卖价是16元/斤。那些做精深加工企业的产品,利润肯定更可观。”花石镇个体户韩功名介绍,他有时候一年收入近10万。
湖南宏兴隆湘莲食品有限公司是湖南湘莲加工行业里,唯一的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董事长陶贤清说:“湘莲最大的亮点就是产业加工链很健全,行业内部分工也明确,这些是外地短时间难以取代的。但湖北做这一行业可以错位竞争,发展莲藕产品或是莲子精深加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