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正文

农业大省金融改革的“大田试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17  浏览次数:82176

    编者按:贷款难是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大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的贷款需求显得尤为急迫,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见“读者来信”)。近几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农村金融组织、产品、服务方式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今天起,本报陆续刊登几篇地方在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调查性报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思考和借鉴。

    本报记者 宁启文 闫红玉 刘婉婷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夏家村五社的高淑荣家有40多亩地,全部种植玉米,“每年看着地里的秸秆就觉得浪费,要是搞养殖就可以利用起来了,可惜钱一直不够。今年好了,到银行贷了两笔款,等棚子盖好后就买50只羊,肯定能赚钱。”高淑荣说的两笔贷款是吉林省探索农村金融发展的两种主要模式: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两种新型贷款模式为破解吉林农村融资难、融资贵困境提供一条有效路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直补资金担保贷款

    ——放大直补政策的惠民效应

    直补资金担保贷款是利用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两项政策资金作为担保,为农民提供贷款的服务。2010年开始在吉林省公主岭等9个县市开展试点后,受到农户普遍欢迎,2011年在全省42个粮食主产县全面推开。截至目前,吉林省累计发放贷款158.5亿元,业务覆盖全省672个乡镇。

    门槛低是此项贷款最贴近农民的地方,无需抵押物,所有享受国家直补政策的农户,均具有申请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资格。贷款额度根据金融机构不同略有差异,但原则上不超过农户一年直补资金的10倍,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上浮30%。

    今年53岁的谷洪军是扶余县三岔河镇杨大桥村村民,7月份刚从县农信社办理了直补贷款,他用家里20亩地的直补申请了1.8万元的贷款。按照农信社8.5倍的放大比例,他本可以贷到更多的钱,但老谷说,家里有些积蓄,想给儿子买辆出租车拉活儿,就差1万多元,这贷款是解了燃眉之急。现在新车已经开始拉客人了,全家都很兴奋。老谷在炕头掰着手指头算,虽然贷了10年,但这些钱两年就能还上,再缺钱随时可以贷,特别方便。

    申请贷款的农户只需拿着户口本和直补资金存折先到乡里财政所开具贷款资格确认单,再到所选择的金融机构就可以直接办理贷款,3天之内就可领到现金。6年前,家住梨树县夏家村五社的杨占生想贷款1000元买农资,找了四户好朋友才办理了五户联保贷款,“五户都要在场才能办手续不说,一户没有及时还款,其他四户都不能再贷款了,欠了人情还伤感情。”现在他望着通过直补贷款买的20头母猪,发自肺腑地说:“直补贷是啥,就是用得方便、来得及时的好东西。”

    梨树县财政局局长王凤至说:“以梨树为例,2011年试点至今,直补贷款已达8.32亿元,惠及农民9万多人。”

    直补资金贷款服务实施三年多来,还款情况怎么样?吉林省财政厅粮贸处处长山昌文说:“目前还款率为99.96%,说明农民都很讲信誉。如果农民不还款最后要扣农民直补折上的钱还款,会影响农民诚信记录,农民肯定会把钱尽快还上。”每年的3月1日是直补贷款一个结算期,这之前如果农户把钱还上了,直补款就会发到农民的补贴存折中;如果没还款,直补款就直接拨给农民借款的金融机构。吉林省各级财政部门都配有《吉林省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信息交换系统》,每个借贷农户在哪里贷款、何时还款、是否还款,一目了然。

    直补资金担保贷款放大了直补政策的惠民效应,山昌文说:“用东北二人转来比喻,在台上唱戏的主体还是农民和金融机构,但政府和财政扮演了搭台的作用,利用直补资金提供保障,让金融机构放心,让农民用钱如意。”

  • 上一页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业大省金融改革的“大田试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917/2683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