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正文

农民理应分享城镇化红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17  浏览次数:82270

  在最近关于城镇化的讨论中,要求农民进入城镇后放弃其农村资产权利的观点大行其道,所谓“甘蔗不能两头甜”,意即市民的公共福利和农民的权益不能兼得。见仁见智,似须商榷。

  城镇化的最大红利是什么

  城镇化改革的红利不可能无中生有。当前城镇化的关键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最大的红利不在城镇而在农村,在于盘活农村资产。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数量庞大的农村土地、水面和房屋等没有赋值,只有使用价值,没有货币价值,更不能形成市场流通,人为地造成了大量资产的不值钱。

  一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在明晣产权的基础上,让农村的土地(包括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水面和农村的房屋等资产货币化,这些庞大的资产账面化,原来不算钱的那么多东西都可以算钱,并且通过市场进行优化配置,就会形成海量的资产总额,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基础,这就是当前城镇化的最大红利所在。

  广大农民是农村绝大多数资产的拥有者,是农村资产货币化的当然受益者,所以农民理应成为城镇化改革红利的最大得益者。

  市民公共福利来自哪里

  市民的公共福利一部分来自自己的劳动创造,但大部分来自政府财政支出,来自全社会公共财富的积累。国家积累的全部财富中,大部分来自农民的贡献。一是革命胜利与共和国成立,依靠的是农村包围城市,农民对革命的贡献最大。二是我国比较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主要依靠实行计划经济,来自农民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下所做的贡献。三是近年来城市化一路高歌猛进,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征地制度,来自农民土地利益的让渡所做的贡献,依靠一代青壮年农民工的廉价劳动力的贡献。我国社会公共财富的积累中,大部分来自农民的贡献,就是说,目前市民公共福利的大部分来自农民的贡献。

  为农民提供市民公共福利完全是应该的。正是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农民一直没有享受应得的公共福利,本来就是对农民的不公。推进城镇化改革,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还农民以公道,让市民的公共福利全民化。在农民变市民过程中,根本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农民放弃或者置换什么利益。所谓“甘蔗不能两头甜”,不仅立论的立足点,没有站在维护农民权益的立场上,论证的论据也不符合中国农村和农民的普遍实际,因此是站不住脚的。

  • 上一页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民理应分享城镇化红利”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917/2683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