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我国南方遭遇罕见高温干旱、北方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灾情。面对复杂严峻的局面,能否实现今年粮食生产丰收的目标?
余欣荣:灾害年年有,农业防灾减灾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今年的粮食生产也极不平凡,年初遭遇了东北低温春涝、西南西北春旱等灾害,这一仗我们打得不错,春播进展顺利,夏粮和早稻继续增产,这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了主动。全年粮食生产有三季,其中,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夏粮增产39亿斤,早稻预计增产15亿斤。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虽然遭遇南旱北涝,但夺取丰收依然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面积是增加的。预计秋粮面积增加800多万亩,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水稻面积增加较多。二是政策扶持是有力的。7月份,中央财政专项安排10亿元资金,支持东北和南方水稻产区综合施肥促早熟。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防汛抗旱和农业抗灾工作,中央财政又安排5亿元资金,支持开展病虫防控和受灾区改种补种,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表明中央夺取粮食丰收的坚定决心。三是灾害影响是局部的。从全国来看,今年旱情略轻于常年同期,洪涝灾害也明显轻于常年。尽管局部受灾较重,但大部地区秋粮长势正常,东北、华北、西北秋粮长势较好,特别是旱地作物明显好于常年。总体看,只要秋粮科技抗灾措施落实到位,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有希望。
记者:农业部将采取哪些科技抗灾措施减轻灾害影响、确保粮食丰收?
余欣荣:灾害发生是不可控的,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是可能的。农业防灾减灾,关键是科技抗灾。这是农业部门的职责所在、优势所在。针对当前的灾情,我们在推进科技抗灾技术上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抗”字。旱涝严重的地区,要以浇水排涝为重点,抗御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特别是抓好东北的玉米、水稻和南方的中晚稻生产。二是“促”字。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部生育期推迟的地区,南方因旱栽插偏晚的双季晚稻及黄淮海夏玉米产区,要以促早熟为重点,加快生育进程,确保安全成熟。三是“防”字。重点是抓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黏虫、南方水稻“两迁”害虫,以及北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同时,及早做好防范东北早霜、南方寒露风的各项物资和技术准备。
科技抗灾措施能否落实,指导服务至关重要。要继续组织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指导服务,落实抗灾田间管理措施。强化示范引导,扎实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率先落实防灾增产关键技术,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当前,要抓好政策落实,农时不等人,病虫防控的补助资金,要尽快落实到专业化服务组织,支持开展统防统治。改种补种的补助资金,要细化实化方案,尽快落实到村组和农户,支持农民搞好生产自救和灾后生产恢复。要推进分类指导。科技抗灾一定要强调针对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