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调整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后,农业部门的监管链条从田间地头、猪圈鱼塘延伸到农产品收购、储藏、运输环节,新增畜禽屠宰环节监管职责,还承担着大部分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任务。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如何,问题集中在哪几个领域?今后如何从制度上保障吃得安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12年,全国蔬菜、畜禽、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9%、99.7%和96.9%,保持较高水平。最近有境外机构评价,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已达到世界中上水平。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韩长赋说。
是靠什么实现这一成绩的?韩长赋从法规、监督、检测等方面介绍了情况——
国家先后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及配套的乳品、农药、兽药、饲料管理条例,农业部制定了产地安全、包装标识、检验检测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及强制性技术规范。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主体、地方法规为补充、部门规章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连续6年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开展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治理和农药执法年活动,积极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开展奶站和饲料专项整治,将奶站和生鲜乳运输车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开展“瘦肉精”整治,基本摧毁了地下生产经营网络。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行业普查和监督抽查制度,实施农药、兽药、饲料、水产品残留监控,监测范围覆盖主要城市、主要产区及大宗农产品。目前全国所有的省级农业厅局、60%以上的地市、近一半的区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韩长赋说,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还显粗放、市场秩序尚不规范、道德诚信亟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一些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容易迅速传播放大,处置不好就可能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从近几年监测看,四类问题要特别关注:
农兽药残留超标,重点是蔬菜限用高毒农药超标和畜禽产品滥用抗生素问题,主要与病虫害频发重发、低毒药物见效慢、生产经营者不合理使用有关。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兽药,提高农民科学用药水平。
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鲜乳三聚氰胺、生猪“瘦肉精”、饲料添加禁用药物、水产品孔雀石绿等。解决这类问题要靠加强监管,实施严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产地重金属污染。当前突出的是稻米镉污染,主要集中在南方部分省区的少数县市,大多数是由环境污染长期积累形成的。解决这类问题必须立足治理,减少污染,同时重点地区要在普查的基础上主动调整品种结构。
假劣农资。目前危害最大的是地下“黑窝点”和乱添加隐性成分,主要原因是农资生产经营小、散、乱。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堵”,严格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强化大要案查处;又要“疏”,大力推行定点经营、统一配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生产者、消费者、管理者共同维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要‘零容忍’。农业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要力争再用3至5年基本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重点在优势农产品主产区,每年选择100个大县,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韩长赋说。
今后要建立生产经营企业主体备案和“黑名单”制度,打击不法生产经营;建立产地准出制度,加强农产品产地检测;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的机制;推行质量追溯制度,尽快搭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把包装标识、生产档案、索证索票等有机衔接起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龙头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菜篮子”产品质量可追溯试点,实现农产品全链条可追溯。(作者: 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