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速度加快青壮年离开耕地记者实地调查
新型城镇化如何应对粮食安全挑战
9月5日上午,记者前往河北省安平县采访。
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今年麦子收成不行。”头发花白的赵铁占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由于冬天过于寒冷,再赶上麦子扬花壮籽粒时连天降雨,致使麦粒灌不上浆,造成大幅度减产。
收成好时,赵铁占承包地的小麦亩产能达到1200斤,今年亩产却只有800斤。
“年轻人都到城里工作了,留在家里种地的大多是妇女和老弱劳力”
赵铁占今年58岁,是河北省安平县城关镇东会沃村村主任。他担任村主任一职已有37年。聊起村里方方面面的情况,这位村主任了如指掌。
东会沃村常住人口1190余人,全村土地登记面积1141亩。早在1978年,原有三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村,旧村宅拆除后腾出400多亩地。目前村民人均九分地。
赵铁占说,全村青壮年占30%,学生和小孩子占30%,老年人占30%。按正常交水费农户统计,全村只剩二三百口子人,留在家里种地的多是妇女和老弱劳力。
“从这几年情形看,种一亩小麦能收入多少钱?”
赵铁占说,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等支出,一亩地种麦收入能有五六百元。
可以想象,如果守在田头,春夏秋冬、雨雪风霜,辛勤劳作的结果,只不过是一亩地年收入五六百元,而城里上班收入肯定要比种粮多。
赵铁占的说法也证实了这一点:“眼下村里基本上没有年轻人,年轻人都到城镇工作了。”
就在记者采访赵铁占的同时,距安平县直线距离1240公里外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正在举办2013世界农业发展论坛,讲台上相继有两位重要人物发表讲话。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张忠军在论坛上预言,“到2050年时,中国乃至全世界将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
另一位重要人物、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主要论点是:中国要走生态农业之路。他建议政府高价收粮,然后交由市场平价售卖,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个不可回避的紧迫现实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劳动力已逐步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解决明天“谁来种地”、“谁来种粮”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赵铁占告诉记者,早年,东会沃村青壮劳力进城,自家的地没人种,想请人租种,给钱也招不来人。渐渐地,先有本村人请本村人租种承包地,后有本村人请当地人租种,再后边就有了本村人请外地人租种承包地的事。
这种现象绝非东会沃村独有。
有研究人士调研发现,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进城工作的人数增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一半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产业工人,农业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紧缺,一些地区粮食生产出现“副业化”的趋势。与进城工作和种植经济作物相比,种粮效益明显偏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
耕地约束构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仍可能继续减少
除了农村青壮年离开耕地这一因素外,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还有很多。在一些地方,一些失地农民不能靠种地为生,不得不寻求打工挣钱,身处长期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曾联合发布报告称,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土地要素流出粮食生产领域,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相互争地的矛盾日渐突出。耕地约束构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仍可能继续减少,而且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耕地资源紧张状况将会进一步加剧。
记者在安平县采访时了解到这样的信息:
2002年,安平县按照“建基地、聚要素、兴产业、扩城区”的思路,谋划了总投资100亿元、占地4.5平方公里的丝网生产基地。
2007年,安平县着手谋划建设占地3000亩的西南工业区。
安平县工业园区前身为中国(安平)国际丝网产业基地,由南区和东区两部分组成。
南区始建于2002年,已成为一个规划科学、功能完备、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兴园区。
东区于2010年5月份开始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果。2011年安平县工业园区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和“省级工业聚集区”。
安平县工业园东区起步区1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共规划设计了4横7纵共11条主次干道,设有生产加工区、信息物流区、创业辅导区三大区域。
安平县政府网站网页上刊有对开办工业园区的肯定文字: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广大农民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逐步向产业化工人转变,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功能分区日益明确,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步入了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轨道。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