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一年来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以打造“绿色小镇”为主题,加快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大平台、主抓手作用。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克志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委托我代表省委、省政府作这个讲话,作进一步部署。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大方县黄泥塘镇和黔西县素朴镇、钟山镇,车览了黔西县谷里镇。刚才,又观看了视频宣传片,有关单位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
去年8月第一届小城镇发展大会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用心谋事、用力干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进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总的感到,抓了三项重要工作,实现了三大变化。三项重要工作主要是:一是抓规划。100个小城镇建设规划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上了一个新水平。二是抓政策。今天会议印发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征求意见稿)。我称之为“百强十策”。这“十策”是有含金量的,如果能够落实好,对百镇建设是强势的推动。三是抓项目建设。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建成,使小城镇形象出来了,效果出来了。三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发生很大变化。有的是大的基础设施改善带动小城镇变化,有的是小城镇自身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二是镇容镇貌发生很大变化。之前我都到过这几个镇,现在感觉变化很大。过去是怕没东西看,现在是怕没时间看。三是产业发展发生很大变化。特别高兴的是看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建设,这是产城互动的一个抓手。这一点超出了我的想象,当然还要可持续。大家要有时间意识,思路要对头,用心去做,不断开创小城镇建设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围绕打造“绿色小镇”主题,讲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建设绿色小镇?
将绿色小镇作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主题,是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有需要。首先,这是推动我省绿色发展的需要。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潮流,被称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革命”。贵州发展必须认定两个倒逼机制,一是同步小康时间表倒逼我们要加快发展,二是良好生态环境倒逼我们要转型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营造绿色环境,加快推进物质财富和生态财富共同增长的现代化。由于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贵州没有赶上工业化这班车,现在要实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必须紧紧抓住城镇化这班车,以绿色小城镇建设为抓手,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打好生态牌,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这正是我们将“绿色小镇”确定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主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其次,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新型城镇化有“四新”:新在目的上,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新在内涵上,不再单纯地就城市论城市,而是注重统筹城乡,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和结构;新在路径上,坚持产城融合、产业支撑,不是一味地、人为地去造城;新在体系上,涵盖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等层面。贵州的新型城镇化,就是绿色发展,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最好的条件。当然绿色不只是一种颜色,包含着发展路径、发展体制各方面的创新。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求大、不求洋,只求特,不走“摊大饼”的老路,多下“蒸小笼”的功夫,走组团式发展的山地城镇化道路,带动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加快绿色小城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再次,这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前段时间,南方地区出现罕见高温天气,部分省份遭受严重干旱,再次敲响了生态环境问题的警钟。今年7月,我们召开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展了贵州和瑞士对话,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绿色发展,关键是路径要改变,结构要改变。我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为主阵地,积极主动地推进绿色小镇建设,缓解城镇化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保护好贵州的山山水水、美丽风光,实现百姓富、企业强、生态美。
二是有优势。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是贵州的一张重要品牌,也是贵州最需要持续增强的最大优势。一是气候优势。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贵州独特的气候条件是上天赐予的宝贵财富,有利于我们发展旅游业,生态农业,生物医药,这都是小城镇可以做的事情。二是地理优势。我省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在人们日益向往乡村生活,逐步返璞归真、回归田园的进程中,贵州山水相融的地理条件,秀丽的田园风光就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欧洲很多漂亮的小镇,比如达沃斯、茵特拉根等,都在山底下,在湖旁边。贵州的小城镇也在山水中,我们要善于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三是人文优势。贵州的文化,一个是“多”,另一个是“和”。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与这块山水相间的土地世世相依,积淀了绚烂的人文资源。全省有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既有各具特色的黔北民居,侗族风雨桥、鼓楼,苗族吊脚楼;又有魅力独显的侗族大歌,铜鼓十二调,木鼓舞,安顺地戏。物质的历史遗存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相融并存,贵州“文化千岛”的稀缺资源不可复制。四是后发优势。贵州发展起步晚,但我们完全可以在发展思路、规划理念、土地资源、人口聚集等方面借鉴先发地区的成功经验,吸取先发地区的一些教训,按照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要求,推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是有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时强调,“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瑞士被公认为是最具田园风貌的典型代表国家,他们将山川、湖泊、田园、城镇串在一起,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瑞士与我省有着相似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果说瑞士能对地理决定命运的论调说“不”,那么,贵州也有理由通过努力成为“东方瑞士”。 我们讲打造“东方瑞士”,正是从生态意义上讲,因为经济总量、老百姓生活水平都不可比,但生态美能够一比。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瑞士的成功经验,做好山地特色城镇化这篇文章,促进大中小城市和绿色小镇协调发展。
四是有基础。在此之前,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规划和推进绿色小镇建设,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我们已经制定2013年100个示范小城镇工作方案,明确要求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和70个市(州)级示范小城镇,分别按照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和省级绿色小城镇标准实施创建,打造“精致小镇、美丽小镇、富裕小镇、特色小镇”。通过规划编制落实绿色小镇的发展要求,按照建设标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同时以“一镇一风貌”特色打造和绿色产业发展作为支撑,突出贵州生态优势和人文特色打造绿色小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明确了第一批6个省级绿色小城镇,旧州镇创建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已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委的实地核查,可以说绿色小镇建设开好了头、起好了步,大家要有这个信心。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