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海南海口旧州镇光明村蔬菜基地,大棚下,十多名农民,将一颗颗新鲜的小白菜采摘装车,运往海口城区。
“一共有110亩大棚,种了小白菜、芥菜、菜心等,现在每天能采摘4000斤蔬菜,平均批发价2.3元/斤,扣除肥料、农药、电费等成本,每天有3000元的利润。”海口光明之路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应献说。
因为高温、多雨和台风的影响,在海南,夏季种菜,被称为最不赚钱的行当。“夏季种菜,除草、防病等成本高,并且高温导致产量低,还面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风险。”海南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梁振深说。
据有关专家调查,到2012年底,海南省已建近12万亩的常年蔬菜基地,但能够充分发挥效益的不到30%,有相当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停产、半停产或荒芜半荒芜状态,没有形成实际市场供给。
海口光明之路种养专业合作社算是个成功例子,但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吴应献介绍,该基地是2011年6月光明村109户农民,自发组织建设的。2012年正式试种夏季蔬菜。“由于大家都没有经验和技术,我们请了农科院专家到村里蹲点指导。”
到光明村蹲点指导的就是梁振深。虽然有专家现场指导,但仍然“交了一年的学费”。梁振深说:“2012年4月开始试种叶菜,连续3批播种效果都不理想,不过,通过试验探索,还是有一定收获。从30个叶菜品种筛选出5个适宜种植的,除草剂选择及用量试验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经历了一年的摸索,我们的产量逐步提高。从最初的每亩每造800斤,提高到了现在每亩每造2000斤,已经达到了冬季产量的70%到80%。”吴应献说,合作社今年开始盈利。
梁振深说,由于气候原因,夏季种菜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光明之路合作社的成功,不仅是选择了合适的品种,还有很多关键性技术。例如,在选址上选择了沙壤土,高温多雨天气不至于土壤板结,同时完善了排水系统;在施肥方面,建了沼液池,拉上喷灌管,实现“水肥一体化”;此外还有遮阳网、绿色防虫网等技术。
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严坚说,海南省夏季蔬菜的种植难题困扰了60多年,大棚蔬菜也才刚刚起步,由于过去重建设轻生产,导致大棚利用率不高。下一步,将重点监管大棚用途,并组织蔬菜种植技术专家,深入各蔬菜设施大棚基地,开展大棚种植蔬菜的技术培训指导工作,提高菜农种菜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