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土地整理成“W”型垄沟,再把地膜覆盖在垄沟上,随后在地膜上打孔种植作物,以此把无效降水变为有效灌溉水,变浇地为浇作物,并增温保墒。近年来,这种“W”型地膜覆盖集雨技术让云南旱区玉米产量大幅度增加,抗旱成效显著。
据悉,云南省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在蜂窝集雨技术等基础上,摸索出了“三高两低”的“W”型地膜覆盖集雨技术,在粮食主产区宣威市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中推广。
据宣威市农业部门介绍,在玉米种植中推广“灯盏塘”湿直播和“W”型育苗移栽地膜抗旱集雨栽培技术,达到了“蓄住天落雨、保住地下墒、方便人工浇”的效果。马铃薯种植以高垄双行、大垄高墒、整薯播种、深种深盖等技术措施为主,确保大旱之年能出全苗。
日前,宣威市板桥镇庄子村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这种技术种植的玉米获得丰收。统计部门和云南农科院专家的实地测产结果显示,示范户的玉米单产平均为678.45公斤,套种豆类平均亩产116.3公斤,复合产量为794.75公斤,比2012年的平均产量分别增40.15公斤、12.6公斤、52.75公斤。
其中,庄子村农业科技示范户陈丽娥家的玉米测产单产为683.26公斤,比去年亩增37.46公斤。“我在农业技术员指导下,掌握了玉米地膜覆盖板瓦集雨补灌技术,实现了抗旱增产。”陈丽娥说。
云南省农业部门建议,各地旱区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可采用这种技术来抗旱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