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铎思 通讯员丘永清)农民工成为了职工队伍的生力军,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欠缺,流动性大,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福建省总工会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民工平均工龄为9.46年,平均更换工作的次数是2.23次。
调查显示,有93.8%的农民工在非公企业就业,占到非公企业职工总数的63.4%,其中50.8%的农民工集中在制造业,并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且“苦、脏、累、险”的行业为主体。从年龄结构上看,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1.3岁,40岁以下占83.8%,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目前,福建省在企业就业的农民工中,初级工占14.2%、中级工占9.3%、高级工占1.6%、技师占0.9%、高级技师占0.2%,有73.8%的农民工没有任何技术等级。因为农民工技术素质低而产生两个普遍现象:一是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工作强度相对较高、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由此带来职业声望不断走低,很多农民工子女不愿进入产业工人队伍;二是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有50.5%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在3年以内,在现单位平均工作时间仅4.44年。而农民工队伍的不稳定性,已经影响到一些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造成农民工技术技能素质低有多种原因。据估算,一个工人要初步掌握一门技能,至少需要1500~2000元的投入,要想经过技能鉴定达到一定等级的技能水平,需要3000~5000元的投入。许多企业没有依法落实工资总额1.5%~2.5%的培训经费,或者提取后变相使用在其他用途。据调查,最近5年在本单位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占了28.7%,2011年7月以来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占了45.1%。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福建省有职工近1000万人,有培训需求的职工数占了极大比例,目前投入的经费远远不够。另一方面,福建省的培训资金直补政策也存在补贴覆盖面较窄,操作流程繁琐,程序不够宽松灵活等问题,一些企业反映比较难争取。
目前农民工技术培训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据调查,有43%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有25%的人只接受过不超过15天的简单培训,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人数仅占14%。44%的农民工不愿意参加职业培训等继续教育,70%的人给出的理由是“没时间、没机会、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