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 正文

节水技术:支撑30年农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11  浏览次数:8679
内容摘要:节水技术:支撑30年农业发展,农业资讯, 深圳蔬菜综合均价四周持续上涨

  建站30年以来,针对北京市降水量的变化和城市缺水状况,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了农业节水技术的试验与示范推广工作,先后开展了水稻旱种和旱育稀植、山区玉米旱作、蔬菜塑料软管灌溉、平原粮食作物喷灌、粮经作物综合节水、园艺作物水肥一体化、膜面集雨高效利用、信息管理节水等技术示范推广,有效助力于农业节水。进入21世纪以来,全市农业用水量由2001年的17.4亿立方米下降到2012年的10.6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由2001年的每亩273立方米下降到2012年的每亩208立方米。近年来,每年农业节水总量超过3000万立方米。节水技术支撑了不同阶段京郊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灌溉农业为主、节水起步阶段(1983年~1985年)

  1983年,北京市郊区水田、菜田和水浇地总计514.9万亩,以灌溉农业为主。延庆、密云和怀柔等山区县有旱地119.4万亩,实施了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其技术内容包括深耕蓄墒、镇压保墒、抗旱品种、秸秆覆盖、等雨播种及座水播种等。平原地区针对降水量逐年下降趋势与水稻需水量的矛盾,开始示范推广水稻旱种技术,1983年~1987年累计推广92.3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35%,标志着农业节水技术工作的正式起步。与此同时,蔬菜、西瓜、花生推广应用了地膜覆盖节水保墒技术。

  农艺与设备节水灌溉发展阶段(1986年~2003年)

  该阶段山区仍以旱作农业技术为主;平原灌区随着机井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减少,渠道衬砌防渗水利灌溉工程发展很快,工程节水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引进示范推广了以下技术:1.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1990年~1993年引入海淀、通县、延庆等区县,累计推广旱育稀植60.5万亩,平均亩增产61.5公斤。2.干旱冷凉山区玉米地膜覆盖技术。1987年~1989年在西部、北部山区累计推广3.55万亩,平均亩增产158.8公斤。3.小麦、玉米喷灌技术。1995年,京郊粮食喷灌应用面积达165万亩,顺义县成为“中国粮田喷灌第一县”。与畦灌相比,可省水20%~30%,还具有节地、增产等作用。4.蔬菜生产塑料软管灌溉技术。1991年~1993年,在丰台、朝阳、海淀等菜区累计推广1.09万亩,共节水313万立方米,平均每亩每茬增产594公斤。

  推进现代农业综合节水阶段(2004年~现在)

  针对北京水资源严重短缺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2005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全国省、市级农技推广系统中率先成立了农业节水室。该阶段引进并吸收了“真实节水”的新理念,集成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和信息、生物等节水技术,形成了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围绕农业走廊带、水源保护地、设施农业区三大重点区域,建立了153个高标准农业综合节水示范基地,总规模达8.3万亩。主要示范推广技术:1.粮食作物综合节水技术。以测墒灌溉技术为核心,配套耐旱品种应用、化学抗旱、深耕深松、节水灌溉制度优化等技术措施。小麦采用喷灌和“小白龙”灌溉相结合,每亩每次灌水30立方米~45立方米,单方水小麦产出1.5公斤以上,技术应用率达70%以上。玉米重点推广雨养旱作技术,基本实现正常气候年份不需灌溉,亩均节水30立方米以上。2.园艺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优化了滴灌施肥、重力滴灌施肥、覆膜沟灌施肥、微喷施肥四大技术模式,完善了相应的灌溉施肥制度,引进了新型的节水灌溉设施、施肥装置和专用水溶肥。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京郊蔬菜、果树和花卉的年应用规模达20万亩次,其中1万多亩温室草莓生产全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常规沟灌施肥相比,平均每茬亩节水50立方米以上,节肥15公斤以上,增产提质效果显著。3.设施农业膜面集雨高效利用技术。通过修建的集(导)流槽、沉淀池、集雨库或窖(池)等将雨水汇集留存起来,用水时再从水窖中取出,利用提水设施和过滤系统将集雨窖中的雨水输送到温室。2012年,全市已有膜面集雨示范区3450亩,总容积9.7万立方米,年收集雨水18万立方米。4.信息管理节水技术。2008年~2011年在京郊建立灌溉自动控制技术示范点7个,面积2184亩,计算机通过传感器采集与作物生长有关的温度、湿度、土壤水分信息,计算出作物的适宜灌溉时间与灌水量,达到高效用水目的。在全市建立120多个土壤墒情和作物旱情监测点,初步形成了墒情与旱情监测网络,完善了不同作物的墒情与旱情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因时定墒,因墒灌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节水技术:支撑30年农业发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911/2621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