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山西交城县发现500余种中药材种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09  浏览次数:83334
内容摘要:山西交城县发现500余种中药材种源,农业资讯, 深圳蔬菜综合均价四周持续上涨

  近日,交城县中医院中药资源普查队在该县经过五个月的调查及野外踏查,发现该县境内蕴藏的中草药资源达500余种,其中30余种属珍贵稀缺药材种源。

  据了解,山西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县迅速成立了以乔劲松副县长为组长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中医院院长张建胜任组长,以交城县中医院为依托,组织建立了县中药资源普查小队,由张建胜院长任普查小队队长。4月份,普查队开始在全县各地及庞泉沟镇、东坡底乡、会立乡等药种重点分布区进行考察,5个多月的攀山越岭,足迹踏遍涉药山区的林间沟壑,调查次数达59次,行程3700余公里,采集药材样品410种,成功制作标本2050余份。其中,野生刺五加、羊肚菌、红景天、天山贝母、杨树桑黄及狼毒大戟等属国家级珍稀中草药。

  首次发现了珍稀药用菌类桦树茸

  在进行山区野生资源考查时,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了珍稀药用菌类桦树茸。这颗桦树茸生于一株7余米高的直立枯死的桦树干上,队员们经过艰苦的伐树采集采下了这颗直径达38cm的珍贵标本。该菌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如北美、芬兰、波兰、俄罗斯及日本等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和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防治癌症及艾滋病、抗衰老、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预防高血压、改善过敏性皮质、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桦树茸的发现对该县中药普查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表明交城县庞泉沟镇的地理及气候特点完全适宜桦树茸的生长,具备桦树茸野外采集及人工培育的条件。

  “致富花”万寿菊开满山坡

  仲夏时节,在交城县东坡底乡,只见层层梯田里、大小沟壑间到处盛开着金黄色的花朵。山风吹过,一股甘洌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这就是中药材万寿菊。东坡底乡位于交城县北部山区,在森林和坡地中生长着大量的黄芩、柴胡、川地龙、沙参等常用中药材,这里气候湿润,土质疏松,昼夜温差大,很适合种植中药材,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群众已初步掌握了部分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开始进行人工培植,中药材收入每年在100万元以上。正在地里锄草的王大爷说:“现在我们村村民尝到了种中药材的甜头,每天想的是中药材,村头议的是中药材,致富靠的是中药材,就盼着有个好收成。”望着满山坡开的正艳的金黄色的万寿菊,王大爷喜在眉梢、甜在心头。

  中药百草丛生之地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这块风景秀丽之地,其实也是中药百草丛生之地,不乏一些珍贵的品种。据相关资料显示,该保护区有高等植物88科828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28种,裸子植物2科7种,被子植物78科809种,还有地衣、苔藓等部分低等植物。野生草本资源也很丰富,其中有大量的党参、黄芪、甘草、菖蒲、连翘、桔梗、柴胡等药材。“仅孝文山山上就有数十个品种”,普查队长张建胜告诉记者,以前许多大的中药房都会定期请老中医到山上去寻访中草药,一些当地村民甚至以采草药售草药为生。

  植被丰厚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是大自然的恩赐,该区中草药资源独具特色,有300多个品种,现生长着山豆根、黄芪、大黄等50多味野生常用中药材,还有大量的党参、黄芪、甘草、菖蒲、连翘、桔梗、柴胡等药用植物。

  交城大山里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药材的种植以及中草药的研制开发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系统有效地发掘这些药用植物资源,对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山西交城县发现500余种中药材种源”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909/2609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