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下一步宏观政策走向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为7.5%,已触及政府设定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宏观经济处于怎样的运行区间?如何理解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关系?中国网财经频道特此推出系列年中经济形势解读报道,以飨读者。
城镇化作为“最大的内需潜力”,被本届政府列为重点工作。如何让新型城镇化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考验着决策层的集体智慧。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接受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城镇化需要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两手配合,政府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新型城镇化考验中央智慧 “以人为本”成为共识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人口为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52.75%,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从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城乡协调标准看,我国城镇化质量并未与城镇化水平同步提高,速度与质量不匹配。
高质量地发展城镇化成为中央和各级政府最关心的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城镇化绝不能让农村荒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亦多次指出,新一届政府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不能靠“摊大饼”,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在接受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城镇化涉及到人、业、钱、地、房五大要素,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让进城人口有稳定就业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褚平称,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突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品位,不搞“千城一面”。
户籍制度改革成破冰先锋 专家建议“两手配合”
户籍制度一直被认为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瓶颈。6月26日,《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方向: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此外,今年的“一号文件”中也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提出,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辜胜阻在谈到户籍制度改革时称,应采取“因城而异,因群而异”的分类指导原则,分步重点推进解决“沉淀型”农民工流动人口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对于大城市,既不能关死城门,堵住农民进城,也不能一步彻底完全放开户籍,要依据城市综合承载力,对不同类型农民工群体逐步放宽落户条件。”辜胜阻强调,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城镇化是市场的自然结果,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城镇化应无所作为。新型城镇化需要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两手配合。
全国政协常委赖明提出,除了围绕“人、钱、地”等几方面深化改革外,也必须让进城农民找到真正融入城市、避免城市二元结构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其“过得好”创造条件。他认为,进城农民及其子女教育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助推器和稳定器,应得到更多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