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动态 » 专家观点 » 正文

发改委专家:消费对经济拉动偏低 探索新型城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25  浏览次数:82115
内容摘要:发改委专家:消费对经济拉动偏低 探索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人民日报|||||||

  6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以“新格局、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城镇化、服务业等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引擎。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竞争程度、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比起世界上其他国家,中国的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偏低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要迈过一道坎的阶段,也就是常说的“转型”。培育新的增长引擎,推进结构调整、创新,是从供给端来寻找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认为,中国可以进一步开放服务领域。更加开放和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将带来更多的就业,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

  “回顾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发现增长基本上都是由投资以及由生产制造行业驱动。”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前院长蔡旭认为,相比制造行业来说,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其实,服务行业非常重要。服务行业的效率提高了,可以促进制造生产行业的升级和改造,更好扶持一、二产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需要一个转变,转变到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起世界上其他国家,中国的消费还是偏低,但也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出口不再重要。”波兰前副总理格热戈日·科沃德科说。

  探索走出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协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王一鸣认为,城镇化主要是解决中国经济需求端的问题,就是怎样创造需求。城镇化对中国来说,可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进行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已经从不到20%达到了2012年底的52.57%,速度很快。但与速度相比,城镇化在质量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户籍城镇化率大大低于名义城镇化率。二是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三是中西部城镇化率远远低于东部城镇化率。四是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城镇化率远远落后于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的城镇化率。将近2.6亿进城务工农民或者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居住,但是还没有成为城市市民,享受不到城市的社会保障,城镇化不够完全。

  “在城镇化建设当中要消化现有问题,再也不能按照传统城镇化方式继续前行了。”尹中卿认为,要探索走出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中国需要对城市做个分类。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过度城市化了,再提城市化没有多大用处,重要的是对城市进行升级,消化大城市里面的城中村。相反,二、三类城市还有很大空间,需要完善其基础设施,增加吸引力。

  各国可以通过合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开放合作,也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合作是各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发展捷径,也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选择。

  从近期国际形势来看,合作面临严峻考验,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正在世界各地抬头。比如,设置贸易壁垒增加外国投资限制、强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无限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诱导本国货币贬值等。

  “中美可以合作来应对挑战,取得共同繁荣。这不是一种排他性的关系,应该赋予这种关系一种具体的意义来解决政府面临的问题。”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认为。

  美国太平洋国际政策理事会主席杰罗尔德·格林认为,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政府、企业需要互相理解。对于双方来说,做伙伴远要比做敌人合适得多。

  东亚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认为,防止经济危机就必须要加强相关国家之间的合作。过度的量化宽松政策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必须要保持必要数目的资本,而不是过度的资本化。

  与会专家认为,保护主义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当前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各国应该增强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坚持开放合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维护稳定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

  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奇布表示,希望中国把视野放到国际市场选择投资目的地。比如,对中国投资者来说,印度就有很多机会。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发改委专家:消费对经济拉动偏低 探索新型城镇化”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825/2527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