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本报民生新闻版《读者来信》栏目刊登了菜农韦云和市民任小华的来信,反映了近来蔬菜价格“地头贱、餐桌贵”的情况。带着读者提出的问题,记者从地头到市场对当前蔬菜的生产、流通过程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在兰州市榆中县蔬菜种植区采访时,当地的菜农们普遍表示种菜的成本太高,高成本首先就决定了蔬菜还未出地头时便“身价不菲”了。定远镇菜农李建军介绍说,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一直在涨,尤其是今年的人工费用要每人每天100元左右,而几年前每人每天才30多元。“别看菜卖得很贵,但现在种菜的利润并不比往年增加多少。”李建军说。
对于许多市民反映的在蔬菜市场“1元菜难寻觅”的情况,兰州恒鑫农产品有限公司经理蒋雯雯告诉记者,蔬菜种植成本增加自然会抬高地头收购价,即使是菜花、芹菜这些最普通的蔬菜,近期在地头的收购价已经超过1元,在终端市场的价格便可想而知了。
记者了解到,除了菜农的种植成本,蔬菜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冷库保鲜成本、运输成本还将继续“层层加价”,而各流通环节中高额的人工费用和批发零售过程中因包装、分拣等工序出现的损耗,也增加蔬菜的流通成本。“蔬菜从地头到消费者的菜篮,因挤压、腐烂、水分蒸发等原因产生的损耗有20%到30%,这一部分费用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承担了。”省农牧厅农产品营销办主任寇明科说,就兰州市场来说,蔬菜从地头到市民的菜篮子,至少要经过3至5个流通环节,而每次流通会使价格增加20%左右,蔬菜最终到市民手里时,价格至少是地头价的1倍以上。
今年甘肃省蔬菜丰收,然而6月份以来,甘肃省蔬菜产地收购价较去年同期上涨了30%。进入7月,甘肃省蔬菜也进入了盛产期,价格稳中有降,比6月下降了13%。对于夏季蔬菜市场价格的“稳高”,寇明科分析说:“今年我国南方许多蔬菜产地因高温、暴雨等极端气候影响,夏季蔬菜上市数量较往年少,因此加大了省外蔬菜市场的需求。省外市场蔬菜价格较高,刺激了甘肃省蔬菜外销量增大,也拉动了本地市场价格增高。”
寇明科说,榆中县是全省最大的高原夏菜集散市场,以这里为例,往年的5至10月份,每天销往外省的蔬菜达6000吨以上。而今年,榆中市场每天外销蔬菜同比增加了400吨。本地蔬菜的外流与外地市场价格的共同作用,是今年夏季蔬菜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寇明科分析,菜价的上涨属正常市场行为,由于蔬菜种类、经销渠道较多等原因,并不存在“菜霸”垄断市场情况。到9月份,随着我国南方蔬菜产地的小白菜、油菜、芹菜等茎叶类蔬菜成熟上市,大的供需平衡便会形成,甘肃省的蔬菜价格也会随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