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安徽省植保总站获悉,根据省市县各点虫情测报处监测推断,预计全省棉花中后期主要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发生程度与2012年接近。其中四、五代棉铃虫全省中等发生,沿江中东部棉区偏重发生,卵孵高峰期分别在8月中旬后期、9月中下旬;四、五代斜纹夜蛾全省中等发生,豆、菜、棉混栽棉区偏重发生,四代低龄幼虫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四代棉盲蝽全省中等发生,低龄若虫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预计棉花中后期病虫全省发生面积约1230万亩次,其中棉铃虫约180万亩次、斜纹夜蛾约280万亩次、棉盲蝽约260万亩次、棉蚜和棉叶螨约280万亩次、棉花枯(黄)萎病约120万亩次、铃期病害约110万亩。
据了解,当前棉田病虫基数普遍偏低。截至7月中旬末,棉铃虫的三代卵量大部分棉区百株累计在60粒以下,比近3年同期均值减少54.0%~65.4%。斜纹夜蛾的灯诱累计蛾量自7月初以来,沿江棉区多为13~53头,较3年均值减少6.3%~33.5%,但望江比常年增加7.6%。按常年7月底、8月份受台风等气候条件影响,外地虫源补充迁入,预计后期田间虫量将有所上升。棉盲蝽的灯诱虫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2.0倍。6月份,无为、东至、望江、太湖单灯累计诱虫量分别为836头、219头、128头、18头,7月中旬各地田间调查平均百株虫量0.2~4头,平均新被害株率在1.2%~6.9%。
目前大部棉区棉蚜发生量少,平均百株三叶蚜量一般在400头以下,有蚜株率在12.5%~46.7%,低于近3年同期均值。部分棉区如无为有蚜株率达到76%,平均百株三叶蚜量1378.7头,是近3年同期均值5.7倍,是2012年同期4.2倍。棉叶螨发生基数大部分地区偏少,平均有螨株率一般在1.2%~7%,数量低。仅无为、太和平均有螨株率为12.0%和15.2%,接近或达到防治指标。在7月中旬调查全省的棉花枯、黄萎病的平均病株率为3.5%,低于近年同期。目前出现高温隐症现象,预计棉花后期随气温的下降田间将出现秋季发病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