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资讯 » 正文

只除草不打药 种银杏有一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10  浏览次数:81028
内容摘要:马光辉正在用除草机翻动泥土,清除刚长出来的小草16年前,泽头镇大宋家村的马光辉在村里租了20亩地
马光辉正在用除草机翻动泥土,清除刚长出来的小草

  16年前,泽头镇大宋家村的马光辉在村里租了20亩地,种上了2000余棵拇指粗的银杏苗。在他只除草、不打药的“懒人”管理模式下,这些树苗如今长成了十余米高、米径约25厘米的参天大树,而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银杏种植大户。8月2日记者前往采访了马光辉。

  16年发展近60亩银杏林

  8月2日上午8时许,沿着泽头镇大宋家村平整的乡间小路一路南行,经过十余块郁郁葱葱的玉米田,一片银杏林便呈现在记者眼前。此时,71岁的马光辉正和老伴坐在林中小屋前,吃着他们亲手种植的黄瓜、西红柿。

  搬个马扎坐在屋前阴凉处,马光辉便打开了话匣子。“这一片银杏树有20亩,是我1997年种的。”马光辉说,当年,银杏树因其叶、果、树干均有经济价值,成为不少乡镇推广的经济树种,于是他就动心思要租地种银杏。通过一番考察,马光辉看中了一块约20亩的桑树地,由于当时养蚕的人越来越少,桑树地也趋于荒废。按照当时的租赁标准,马光辉以每亩每年100元的价格,顺利拿下了30年的租赁权。

  砍桑、平地,马光辉把土地收拾利索后,又以每棵11元的价格,购进了2000棵拇指粗、1米高的银杏树苗种到地里。1997年至2000年间,他又租了30余亩土地。目前,他的银杏林总面积近60亩。

  管理银杏树很有一套

  8月2日上午10时许,天空中原本压低的乌云渐渐散去,夏日热辣的阳光又开始普照大地,正坐在马扎上侃侃而谈的马光辉突然站起来说:“现在太阳毒,正好除草。”说着,马光辉大步走向他的农机储藏库。

  记者发现,银杏树间已经冒出近3厘米高的小草,有些稀疏地连成了片。“种银杏树就是个懒人活,不用喷洒农药,更不用定期管理。”马光辉说,他平日里干的最多的活就是用除草机除草,那台除草机是他花了2000元买来的先进设备。不一会儿,马光辉就将一台类似小推车的设备推出了储藏库,不同于小推车的是,它有两个橡胶轱辘。

  将除草机推到一棵银杏树下,马光辉就将除草机的车轱辘卸了下来,转身从储藏库里搬出两个由金属叶片组成的圆形轱辘,这些叶片正是用于除草的。安装好除草叶片,马光辉用力拉动一根用于启动除草机的绳子,除草机就发出“突突”声。手闸一松,除草机便向前开去,除草叶片将松软的泥土翻动。原来,这台被马光辉称之为先进设备的除草机,可利用了翻动泥土使得杂草草根暴露,再利用阳光暴晒使其干枯。

  银杏林里,虽然都是1997年种植的树木,但银杏树的生长状态却有所不同,或是米径有所差异,或是树冠形态不同。“虽然银杏树平日无需打理,但每年春秋两季需要施肥,施肥节气的早晚,会影响它们的生长。”马光辉说,相较于其他树种的管理,银杏树真可谓是“懒人活”。

  改种景观树开拓致富

  据了解,马光辉的银杏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遭遇过沉痛打击,乃至一天内砍光了一片银杏林。

  由于看中银杏的药用价值,马光辉最初购进的银杏树均为嫁接的长果苗,并以出售银杏树果实——白果为主要经济来源。2000年,种植面积扩大后,他购买了8万元的实生苗种子,培育出了大量的无果苗。随后几年,白果行情急转直下,2003年由原来的每斤30元跌至3元,马光辉含泪将大部分结果树砍掉。因为无人收购,也不舍得当成柴火,那时砍掉的银杏树树干至今还在屋旁整齐地码放着,足足有3米高。

  当年砍伐后的空地,已经种上了景观银杏树,由于种植疏密得当,成长较快的银杏树米径已经达到16厘米,树冠也较为规整。据介绍,银杏树长到米径25厘米、高8米后,可以获得每棵高达万元的经济效益。记者发现,不少银杏树上都用红色油漆喷上了数字。“这片银杏林共有200余棵有标号的银杏树。凡是标号的银杏树,都达到了正常出售标准。”马光辉说,标号既可以让选购者分清树木的品质,还可以让他们记清自己想要选购的那棵树,一举两得。

  近年来,随着银杏不断用于景观绿化,银杏树的种植前景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马光辉每年都从专业机构处购买树种,凭借多年的经验,自己培育出优质的银杏树苗,低价出售给周边村民。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村民开始种植银杏树,全镇银杏树种植面积达到200余亩,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只除草不打药 种银杏有一套”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810/2420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