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资讯 » 正文

渝北:金凤村“仙桃主任”带村民踏致富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10  浏览次数:8682
内容摘要:朱志华不仅自己种桃树致富,还带动周边的村民共同致富。20分钟后,就到了***员、村委会主任朱志华
朱志华不仅自己种桃树致富,还带动周边的村民共同致富。

  20分钟后,就到了***员、村委会主任朱志华的家。镇里的干事跟他打招呼:“老朱,这路,该整整了。”

  “快了,上个月村里刚全票通过,8月份就可以开整了,修水泥路。”朱志华朗声说道。

  靠锄头铁锹 “外来主任”修成4公里泥石路

  老朱的这份得意,外人可能无法理解。这条崎岖的泥石路,正是朱志华担任村主任之后力主修建的。当年的艰难,至今令他唏嘘不已。

  作为一名外来主任,2001年朱志华被推选为金凤村村委会主任时,很多村民并不看好:“我们这么大的村,选不出一个村主任?”在村民的质疑声中,朱志华走马上任。第一件事,便是修路。

  “这条路从这里过,要占你的地,能不能通过调整补偿给你?”“我们没得啥子钱,大家一起出力修,可以不?”……整整一个月时间,朱志华拿着“义务”修路的方案,几乎找遍了全村的人,但没有人“接招”。

  在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后,朱志华换了个策略。他从远亲石云那里开始做工作。规划的道路要占用石家的地,连续十多天,朱志华每天上门拜访,终于让石云点了头。

  可是没有工钱,哪个愿意干?朱志华就直接演绎“愚公移山”,带着妻子及年近七旬的岳父母齐上阵。这样的举动感动了村民,最终村民出工3000多次,一锤一锤,修出了一条长4公里、宽4米的泥石路。

  石云第一个尝到甜头。过去造房子,材料只能运到路边,还要靠人工背进来,“现在车子直接拉到了家门口。”

  4年心血白费 他誓要闯出一条致富路

  如今,这条服役超过10年的泥石路,即将告别历史舞台,村民在修路问题上的转变,折射的是对朱志华的认同。

  “原来我就种些苞谷,闲时出去打零工,只能维持生计。可现在,我也是种植大户了。”原先并不看好朱志华的村民蒋业清说。

  今年5月20日,上百户村民种植的百万斤仙桃脱销,种植最少的居民也有三五千元收入。蒋业清种有十多亩桃树,纯收入超过6万元,他说:“我们叫他‘仙桃主任',老朱真是一手一脚将大家带上致富路。”

  这份信任的背后,是朱志华艰难的开拓。

  “要带领村民致富,必须发展规模产业。”2003年,他尝试种植的30亩梨树挂果,却因为品相、口感差而滞销,10万元老本、足足4年的心血白费。那一天,在抽完了整整3包烟后,朱志华毅然决定砍树换种。“我自己要成功,更要给村民闯出一条路来。”

  为了选准品种,大半年时间,朱志华去过沿海和东北、参观过果园、咨询过农技专家,最终选定了“仙桃1号”。2004年,东拼西凑10万元,朱志华又承包了70余亩土地,开始种植仙桃。2007年,仙桃树在他的精心管护下全部挂果,当年出产仙桃10万斤,纯收入10万余元。

  朱志华成功了,村民们看到了希望,纷纷要求种植。为了让他们尽快上马,朱志华包揽了所有服务:村民缺资金,他想办法去贷;村民差苗子,他亲自跑到外地去买;村民缺技术,他请来农技人员现场讲授。

  2010年,金凤村300亩荒山、空地变成了“桃花源”,仙桃挂果20万斤。

  破解销售难题 百万斤仙桃脱销

  眼看丰收在即,朱志华喜在脸上,愁在心里。过去只有自己种时,可以等商贩上门;如今规模大了,老办法不管用啦。

  2010年初,朱志华组建了仙桃专业合作社,实行统销、统购,还找来做生意时结识的商贩帮忙收购和销售。然而,终因销售慢、渠道少,卖价仅1元多,甚至还有少部分果实烂在树上。

  让朱志华意外的是,尽管只是保本,但几乎没有村民埋怨他,大伙都说:“老朱尽力了,下回有经验了,肯定会好起来。”

  朱志华开始在销售上下功夫。2011年,在区农委和大湾镇政府的帮助下,村里在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争取到一个摊位。发货那8天,老朱亲自装车、搬运、批发,每天吃在市场、睡在车上。最后,30万斤仙桃奇迹般卖光,而且平均价格比2010年高出了1元多。朱志华说:“我就辛苦这么几天,村民收入却翻了番,再累也值。”

  同年,老朱又承包了上百亩地种“歪嘴李”。这回,大伙自动跟上了:“他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跟着他准没错。”

  “等路修通后,我们要办桃花节、办农家乐,让家家户户都致富。”村民的美好蓝图,在朱志华的规划下,正徐徐铺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渝北:金凤村“仙桃主任”带村民踏致富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810/2419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