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通过多年对小麦与葡萄套种试验,解决了发展种植葡萄与粮食生产争夺土地的难题,探索出了一条“粮果套种”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保粮增收的目的。
商水县练集镇朱集村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的“粮果套种”试验区内,一行行整齐的葡萄树上硕果累累,串串绿莹莹的葡萄鲜艳欲滴。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葡萄专家吕中伟介绍说:“葡萄4月上旬萌芽,5月中旬开花,下旬进入旺盛生长期,9月中旬果实成熟,11月下旬进入休眠期。小麦10月中旬播种,翌年6月初收获,两者共生期短,相互不干扰。”全国劳动模范、商水县练集镇朱集村党支部书记朱伟更是对“粮果套种”大加赞赏,据其介绍,他们村是2007年开始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发展这一种植模式的,目前种植面积1000多亩,效益非常好。小麦从2008年的亩产335公斤增加到2009年的360公斤,葡萄亩产控制在1500公斤,2012年“粮果套种”农民收益单葡萄一项就达1.2万多元。
2012年河南省农科院组织实施了“521农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即在全省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业产区,创建5个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20个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县和100个不同类型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样板。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主任王鹏介绍,目前“粮果套种”技术已在河南省内平顶山、洛阳等地逐步推广,下一步将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在保障粮食生产,推广高效农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接了地气,现代农业才有希望。“粮果套种”实现了自然资源、特定资源的节约化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活动生态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这也为河南省发展新型现代农业提供了示范样本,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房卫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