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专家:不管什么蛋 营养都一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8  浏览次数:81229
内容摘要:专家:不管什么蛋 营养都一样,农业资讯, 深圳蔬菜综合均价四周持续上涨

  6月29日天津日报刊登了《这些“概念食品”有准吗?》一文,记者经过多天调查采访,揭示了深受消费者追捧的月子餐、儿童酱油等“概念食品”高贵外衣下所掩藏的真实面目。文章刊发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不少读者致电本报,希望通过记者的深入采访,揭示更多五花八门“新概念”食品不为人知的秘密,了解更多食品背后的真相。应广大读者要求,近日记者针对市场上悄然出现的各种“概念鸡蛋”展开调查。

  通过走访市场、粗略归纳,记者发现这些鸡蛋大体可分为四大类:一种是打绿色纯天然牌,比如无公害鸡蛋、绿色鸡蛋、有机蛋;第二种是打农家牌,如柴鸡蛋、土鸡蛋、草鸡蛋、散养蛋等;一种是纯粹宣扬概念,比如“宝宝蛋”、“五谷蛋”、“初产蛋”等;还有一种是主打功能牌,比如富硒蛋、高能蛋、低胆固醇蛋等。

  现象

  商家猛忽悠概念满天飞

  消费者:“不就是鸡蛋嘛,怎么搞出这么多名堂?”

  家住南开区的杨宝玲阿姨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可最近,选起鸡蛋来却犯了难。“孙子刚4个多月,大夫说该添加点蛋黄了,我想那就给孩子买点好鸡蛋吧!但是刚一进超市就被弄懵了,鸡蛋品种太多了,实在不知道买哪种好。”面对叫法不一、包装各异的鸡蛋,杨阿姨十分苦恼,见到记者,一连串的问题迎面抛来,“不就是鸡蛋嘛,怎么搞出这么多名堂?头窝蛋、保洁蛋、虫草蛋,这都嘛意思?”

  通过走访多家大型超市,名目繁多的各色鸡蛋也不禁令记者眼花缭乱,在禽蛋类货架上,记者看到有喝山泉水长大的蛋鸡产下的“生态蛋”、有吃有机杂粮的蛋鸡产下的“有机蛋”、还有与“牛初乳”概念颇为相似的“初产蛋”……除了品种多,一些商家在宣传上也不惜笔墨,有的打着低胆固醇的旗号,有的宣扬钙、铁、锌、硒、维生素总量更高,更有的以富含DHA、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为最大卖点。粗略归纳,发现这些鸡蛋大体可分为四大类:一种是打绿色纯天然牌,比如无公害鸡蛋、绿色鸡蛋、有机蛋;第二种是打农家牌,如柴鸡蛋、土鸡蛋、草鸡蛋、散养蛋等;一种是纯粹宣扬概念,比如“宝宝蛋”、“五谷蛋”、“初产蛋”等;还有一种是主打功能牌,比如富硒蛋、高能蛋、低胆固醇蛋等。

  记者日前来到河西区黑牛城道一家大型超市,巨大的鸡蛋促销堆头,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促销员看到记者有意购买,就开始推销一款来自天然生态农场的“保洁蛋”,记者在包装盒上看到一行醒目的大字“原生态”、“真放心”、“保安全”。该推销员告诉记者,他们的鸡全部是在一个三面环山的生态林里放养的,那里远离闹市、空气清新,所有鸡完全不喂饲料,而是吃粮食长大的,因此所产的鸡蛋不仅不含重金属,而且口感特别好、微量元素丰富,以前大部分消费者是买给孕妇、婴幼儿吃,现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普通人也开始食用。“特别是前段时间发生了H7N9禽流感,这种鸡蛋卖得特火。”该促销员向记者特别强调,他们的鸡蛋与市场上的“脏蛋”完全不同,他们是将新鲜鸡蛋经过清洗、干燥、杀菌、喷码、涂膜等多道加工程序处理之后才上市销售的。“您尽管放心吃,我们的鸡蛋绝对没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听完推销员的介绍,一旁正打算购买鸡蛋的一位市民显得一头雾水,“难不成那些没‘保洁’的鸡蛋是传播病菌的‘炸弹’?市场上只要是经过检疫合格的鸡蛋,有害菌都不应该超标吧!”

  在南开区某超市的禽蛋专柜旁,一种叫做“头窝蛋”的新概念鸡蛋很受消费者追捧。刘阿姨就是这种鸡蛋的“粉丝”。刘阿姨边挑鸡蛋边对记者说,“据说这是小鸡刚会下蛋时产的第一窝蛋,厚积薄发,浓缩了鸡蛋的精华,营养价值很高。老伴身体不好,我总给他买。”但同是来买鸡蛋的王先生却对“头窝蛋”的真伪持怀疑态度,“怎么就能保证您买的肯定是‘头窝蛋’呢?和普通鸡蛋也没什么明显区别啊?”消费者云里雾里,销售人员同样是弄不明白。“我们一般是根据礼盒外包装的说明来介绍,太专业的问题我们回答不了。”

  在多家大型超市的禽蛋类货架上,记者发现占据“有利地形”的是各种名目的概念鸡蛋,普通鸡蛋少得可怜,即使有也是孤零零地被放在角落里,有的超市更是看不到普通鸡蛋的身影。之所以出现如此景象,只是因为概念鸡蛋高额的利润。

  市场

  鸡蛋论个儿卖越贵越好卖

  销售商:普通蛋利润低卖概念蛋一年能挣几十万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鸡蛋是论斤来买的。以当前的市场价格,1斤普通鸡蛋在农贸市场的零售价格是4元到4.5元之间。而披着华丽外衣的概念鸡蛋,在超市里则是论个儿卖。以一斤鸡蛋10枚计算,一枚普通鸡蛋的售价在0.4元—0.45元之间,而各种明目的概念鸡蛋售价则高出很多。

  在梅江一家大型超市记者看到,30枚装的土鸡蛋售价是32元,30枚装的无公害鸡蛋售价是33.6元,15枚装的乌鸡蛋售价是15.8元,而礼盒装鸡蛋价格更高,在包装盒上标明“农家散养”字样的60枚一箱的鸡蛋,售价为79.8元,还有一款号称不使用激素、不添加抗生素、无沙门氏菌、紫外线杀菌的“安全鸡蛋”18枚装价格是28元。这样算来,概念鸡蛋比普通鸡蛋要贵上2倍甚至更多。

  打开某大型购物网站,利用搜索引擎输入“鸡蛋”二字,立刻出现了14万个相关“宝贝”,浏览网页,发现这里简直是各种概念鸡蛋的天下,“虫草蛋”、“最正宗的土鸡蛋”、“有机山鸡蛋”等各种蛋品映入眼帘,每枚鸡蛋售价在1元—2元不等,最贵的一家网店竟然卖到3.9元,似乎越贵越受人追捧,查看销售记录,该种鸡蛋近30天的交易量超过了5000笔。在多家大型超市的禽蛋类货架上,记者同样发现,占据“有利地形”的是各种名目的概念鸡蛋,普通鲜鸡蛋却少得可怜,即使有也是孤零零地被放在角落里,有的超市更是看不到普通鸡蛋的身影。一位长期从事鸡蛋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普通鸡蛋的利润空间很小,在农贸市场中,如果一天的销售量近千斤,一年下来也就几万块钱的利润,而卖概念鸡蛋就不同了,据他所知,他的一位老乡长年向超市供货,一年能挣几十万。正是在利润的驱使下,在很多超市,已经不再把普通鸡蛋作为日常大宗购进的常规品种。

  同样是鸡蛋,为何待遇差距、价格差距如此之大?河西区某菜市场一位鸡蛋摊主的解释是“成本不一样,贵有贵的道理”。记者看到他的摊位上有三种售价不同的鸡蛋,一种是普通的鸡蛋4元一斤,一种是柴鸡蛋8元一斤,还有一种也是柴鸡蛋18元一斤。该摊主告诉记者,这三种鸡蛋最便宜的是笼养鸡产的,另外两种虽然都是柴鸡蛋,但散养程度不一样,吃的喂的不一样,价格自然也就不一样。该摊主说,18元一斤的柴鸡蛋是在林子里散养的鸡产的蛋,鸡吃的是粮食和虫子,而8元一斤的虽说也是散养鸡产的蛋,但吃的是人工合成饲料。“但是从外观看,这些鸡蛋都差不多,怎么区分哪个是吃虫子的柴鸡产的,哪个是喂饲料的柴鸡产的?”听到记者的反问,该摊主则装作招呼别的顾客不再回答。

  所谓柴鸡蛋就是地方品种的蛋鸡经过散养产下的蛋,也叫草鸡蛋、笨鸡蛋、土鸡蛋。不常跟鸡蛋打交道,一般人是“认”不准柴鸡蛋的。柴鸡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个儿头”小,但“小个子”鸡蛋也不一定都是柴鸡蛋刚进入产蛋期的鸡产下的蛋“个儿头”就都很小。

  猛料

  产量低但市场销量不小超市都分不清真假

  养鸡人:有些收购商专门收购小鸡蛋冒充柴鸡蛋

  有关数字显示,本市全年鸡蛋的消费量已达到38万吨,成为全国居首的鸡蛋消费城市。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概念鸡蛋,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上概念鸡蛋的出现,大多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对“营养”、“安全”不断追求的心理,给鸡蛋自封的特定“名号”,不排除一些企业的商业炒作,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用‘满城尽待柴鸡蛋’来形容似乎有点夸张,但是现在到超市买鸡蛋,柴鸡蛋确实铺天盖地。”采访中一些消费者对此颇为质疑,“柴鸡蛋产量很低,目前市场上如此大量出售,这其中会不会有‘水分’?”一家大型超市的蛋品专柜负责人对记者说,超市方面对此也很迷惑,“我们超市有五六个品牌的柴鸡蛋,产品之间售价相差不少,品质上究竟有什么差别,哪个真哪个假,我们也无法得知。”

  事先通过详细了解,记者来到津郊某蛋鸡养殖专业村,该村70%的农户以笼养方式从事着蛋鸡养殖,每天有不少收购商聚集在此。养鸡大户孙姐告诉记者,所谓柴鸡蛋就是地方品种的蛋鸡经过散养产下的蛋,也叫草鸡蛋、笨鸡蛋、土鸡蛋。闲谈中记者向孙姐讨教鉴别柴鸡蛋的方法,孙姐实话实说:“不常跟鸡蛋打交道,一般人是‘认’不准的。柴鸡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个儿头’小,但‘小个子’鸡蛋也不一定都是柴鸡蛋。刚进入产蛋期的鸡产下的蛋‘个儿头’都很小。”“那岂不是很容易产生冒牌货?”“可不是嘛!有些收购商就是用普通的小鸡蛋,来冒充柴鸡蛋。在我们这,一只鸡能产不同牌子的蛋,而你在超市里看到的同一牌子的蛋,可能来自不同的养殖场。”说话间,孙姐拿起一枚小鸡蛋对记者说,“你看,说它们是柴鸡蛋,你能看出破绽吗?”经过走访,不少村民也向记者反映,小鸡蛋比大鸡蛋更受欢迎,有些收购商专门以收购小鸡蛋为业,宁愿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农户手中买走。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某食品公司的陈姓业务员,正如孙姐所说,该业务员正在各家各户收购小鸡蛋。村内一位知情养鸡户告诉记者,陈业务员所在的公司拥有自己的柴鸡养殖基地,但产量较小,为了扩大业务量,就到周边农户进行收购,通过贴标、喷码、分装,原本非常普通的鸡蛋摇身一变,就成了一盒盒包装精美的高档鸡蛋,然后打着生态、散养、纯正柴鸡蛋的招牌进入各大超市,身价一路看涨。

  与消费者花冤枉钱相对的是商家的高额利润。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绝大多数商家从农户手中是按斤收购的,而在消费终端则是论个卖给消费者,一买一卖商家获利颇丰。以陈业务员为例,他与养殖户成交的收购价是每斤4元钱,1斤鸡蛋大概12枚左右。记者在某超市看到该公司正在出售的60枚装的礼盒零售价是72元,而该公司60枚鸡蛋的收购价却只有20元。

  实验数据撕破营销“金字招牌”的脸

  概念鸡蛋和高营养根本不挨边

  消费者存在两个认识的误区,一是很多人会认为“头窝蛋”、“柴鸡蛋”等概念鸡蛋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二是蛋黄的颜色越深越是好鸡蛋、越有营养。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衡量鸡蛋营养价值的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就是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真相

  在全营养的金字塔结构中,鸡蛋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吃鸡蛋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充营养。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论是柴鸡蛋、头窝蛋、山鸡蛋还是宝宝蛋,商家在对鸡蛋的各种宣传中,都不约而同地将“高营养”作为吸引人的一块金字招牌。究竟怎样才能让鸡蛋拥有人体所需的“高营养”?不同厂商似乎招数各不相同,有的侧重强调野外散养的养殖方式,有的重点宣传粮食、虫草以及多种营养物质的饲料配比,还有的商家在产蛋时间上大做文章。

  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副教授张建斌说,商家往往通过强大的宣传攻势,令消费者走入两个认识的误区,一是很多人会认为“头窝蛋”、“柴鸡蛋”等概念鸡蛋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二是蛋黄的颜色越深越是好鸡蛋、越有营养。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衡量鸡蛋营养价值的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就是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指标如各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以及矿物质等,实际上,不管是散养的、笼养的,还是各种不同品种的蛋鸡产下的蛋,在营养价值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由于饲养环境的不同,散养鸡活动量大,所产的蛋比笼养鸡产的蛋在口感上可能稍好,但差别也不会太明显。市场上冠以各种名称的概念鸡蛋,说到底,就是商家用来吸引消费者的营销方式。此外,针对蛋黄颜色越深,鸡蛋越有营养的说法,张建斌说,蛋黄颜色的深浅是人为可以控制的,与鸡摄入的食物有关,如果在鸡生长过程中加入玉米、苜蓿等,就会使蛋黄颜色变深,但这并不能提高鸡蛋内的营养物质含量。

  本市某科研机构的一项实验也证明了张建斌的观点。该机构曾将市面上销售的普通鸡蛋与散养柴鸡蛋拿到实验室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实验表明,普通鸡蛋与柴鸡蛋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每百克12.9%和13%。该实验室负责人说:“0.1%的差别对于人体吸收来说,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记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卫生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食品“高营养”有着明确的规定:声称高营养,必须明显高于可类比的产品,相对差异不得低于25%,并且要制定出符合国家特殊膳食标准的产品质量标准,其质量指标应该涵盖理化、卫生、食品安全等各方面。很显然,各种概念鸡蛋的指标并不能达到高营养的标准。

  我国没有任何概念鸡蛋界定标准

  标准缺失给消费者维权出难题

  目前我国鸡蛋标准主要是依据《鲜鸡蛋卫生标准》、《无公害鸡蛋标准》这两项,这些标准对鲜禽蛋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术进行了规范,对抗生素、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规定了最高限量要求;而对于如何界定柴鸡蛋、山鸡蛋、头窝蛋、土鸡蛋等不同“姓氏”的鸡蛋,以及这些概念鸡蛋到底是依据什么标准进行生产,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真空

  在采访中,记者咨询多位业内专家,试图弄清如何界定柴鸡蛋、山鸡蛋、头窝蛋、土鸡蛋等等这些不同“姓氏”的鸡蛋,以及这些概念鸡蛋到底是依据什么标准进行生产。张建斌告诉记者,什么是柴鸡蛋,什么叫山鸡蛋,没有人能说得清,因为在这方面我国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标准,也没有权威部门进行认证,这些概念是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而自行认定的。目前我国鸡蛋标准主要是依据《鲜鸡蛋卫生标准》、《无公害鸡蛋标准》这两项,这些标准对鲜禽蛋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术进行了规范,对抗生素、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规定了最高限量要求。

  有关人士认为,目前实施的该两项标准还不够全面,不足以涵盖蛋鸡的养殖模式、饲喂方式以及鸡蛋的营养指标、销售方式等各个方面,鸡蛋市场乱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标准的缺失。该人士对记者说:“如果没有一套全面的标准作为‘警戒线’、‘过滤网’,那么健康、安全、营养的鸡蛋只能是一个营销概念,无法真正为消费者带来实质的利益。”

  标准的缺失也为消费者维权带来一定难度。如果用普通鸡蛋冒充土鸡蛋、柴鸡蛋,是否涉嫌虚假宣传?对此,工商部门有关人士表示,要追究某商家“虚假宣传”,其中涉及的商品一般都应具有明确的标准,参照这一标准,若商家把“甲”说成是“乙”,或者夸大其辞,那便是虚假宣传,但是目前并没有土鸡蛋、柴鸡蛋的标准,只能将他们的行为定义为“不规范炒作”。

  一位从事鸡蛋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普通鸡蛋的利润空间很小,在农贸市场中,如果一天的销售量近千斤,一年下来也就几万块钱的利润,而卖概念鸡蛋就不同了,据他所知,他的一位老乡长年向超市供货,一年能挣几十万元。正是在利润的驱使下,很多超市已经不再把普通鸡蛋作为日常大宗购进的常规品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专家:不管什么蛋 营养都一样”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808/2401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