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宁陕县梅子镇生丰村村委会主任张迁华
本报记者 胡明宝 通讯员 谭海波
生机勃勃的夏季,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宁陕县梅子镇生丰村小堰沟,山林竞翠,碧空如洗。这天一大早,村民们称之为“路村长”的村委会主任张迁华,就站在自家院场边,眺望晨光中宛如飘带般通向沟口的水泥路,心里感觉说不出的喜悦与欣慰。
这条3公里的水泥路,是张迁华与村民一道筑就的。不仅记录着张迁华多年的艰辛创业路,凝聚着他回报父老乡亲的深情,也见证着他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努力付出……
外出打工找出路
梅子镇生丰村小堰组与佛坪县石墩河镇毗邻,属宁陕县的边远村民小组,全组27户76人,散居在小堰沟两岸,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没有路,难致富。多年来,小堰组产业难兴,增收困难,村民的日子非常艰苦。
虽然交通不便,可小堰的山林资源丰富,张迁华利用自己林地发展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经过几年奋斗,收入勉强增加。由于不通路,香菇和天麻的售价很低,遇到天气不好,无人上门收购,烂在家里也是常有的事。1996年春节刚过,31岁的张迁华告别妻儿老小,前往潼关金矿打工。尽管辛苦疲累,张迁华咬牙挺住,从不请假缺班,还热心帮助工友。
由于张迁华踏实肯干、热心助人,1996年底,他成为矿洞带班,月工资也增至4000多元。找到挣钱门路不忘乡亲,张迁华每年都要从本村和邻村带一些村民到矿里打工。由于张迁华诚实守信、善待工友,他带出去的乡亲很快增加到50多人,他所带的班也由100多人增加到300多人。到2001年,张迁华不仅脱贫致富,而且组建起两个规模在300人以上的工队,年收入逾20万元。捐款投劳修公路
2002年过年时,小堰组原组长何庭林跟张迁华提到组里想修路没钱买火工材料,第二天一大早,张迁华就将4000元现金送到何庭林手中。靠着张迁华出资购买的材料,小堰组20户村民自力更生修公路,历经3个冬季,2005年春节前,终于修通从石墩河集镇到小堰组中沟的2公里沙石路。
路修到了中沟,住在上沟的5户村民还是不方便。2011年春天,回到小堰的张迁华,又拿出4万元,请来工程队施工,经过近1个月努力,终于打通小堰的最后1公里,实现户户通公路。
村民王先业说:“张迁华有能力,肯奉献,想办事,大家信得过他。”2011年11月,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张迁华高票当选生丰村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恰好遇上宁陕县建设连户水泥路的好政策,县里补助水泥、群众投工投劳,村民们建设连户路的积极性很高。但是3公里的连户水泥路在县里给予补助后,仍有较大资金缺口。村民们商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集资修路,按照人头缴纳集资款后,张迁华个人又捐款1万元用于修路,而且投劳与村民们一起修路,20多天时间,全村就修好3公里水泥路。带领乡亲奔富路
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通到小堰组家家户户,张迁华在高兴的同时心里又有了新打算:“一定要把青龙和民心连两个组的公路修通。哪怕我栽天麻、种猪苓,一定还要捐些钱。”
村民王先业告诉笔者,当上村主任的张迁华一门心思忙村里的事,早已顾不上管理他的工队,汉中工队交由儿子管理,河南郑州工队只能停掉,一年少收入20万元左右。张迁华说:“村民信任我,投票选上我,我就得干好。至少要在3年任期内,为生丰村带来改善。”
生丰村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张迁华组织村民代表讨论后,确定大力发展猪苓、天麻种植和冷水养殖产业。张迁华深知:没有看到实际效果,村民是不敢相信、不敢尝试的。他先后投入资金80多万元,建起大鲵养殖场,栽培猪苓8000窝、天麻12000窝。2012年他收获天麻1万多斤、收入近20万元。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民心动了。一些村民没有资金,张迁华就自己垫钱购回菌种50000袋,保本赊销送到村民家门口,而且自己驱车近50公里到梅子镇,为村民们代办采伐证等有关手续。在张迁华的带动下,从小堰组开始,村民们陆续发展天麻和猪苓。到2012年底,全村发展猪苓20000多窝、天麻40000多窝;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举从2011年的4100元增至5280元。
今年,生丰村70%以上的农户栽有天麻或猪苓,全村猪苓达到40000多窝、天麻达到80000多窝,新发展魔芋近千亩。提及村里的产业,张迁华满怀信心地说:“看这势头,今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能轻松突破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