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项目 » 正文

免息借人一百万元 高调成名为哪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3  浏览次数:83027
内容摘要:小学生:大学毕业去务农,房子未盖家未成,挖了南坑挖北坑,不知失败是成功。 这里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马庄村。记者采访时听到了一句顺口溜,就连村口的小孩儿都会背。从2008年开始,家家户户就都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一个叫马伟国的人。 这个人正是马伟国。1

  小学生:大学毕业去务农,房子未盖家未成,挖了南坑挖北坑,不知失败是成功。

  这里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马庄村。记者采访时听到了一句顺口溜,就连村口的小孩儿都会背。从2008年开始,家家户户就都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一个叫马伟国的人。

  这个人正是马伟国。15岁就考上西安交通大学的他,竟然卖掉城里生意红火的公司,倾家荡产在村子里挖起了七个一百米长的大坑。

  大伯 马心连:南坑就是这个路以南,后来那又挖的,北坑是这个路以北边又挖的。

  说他是不务正业,没有眼光,不如去南方拾个三千五千的。

  二舅 高养军:挖一个坑,挖一个坑,有的不知道干啥。好多的,就是一圈都跑过来看,你也没有什么出息,大学毕业你又回来了。本来想跳出农村的,你又跑到农村来了。

  村子里到处都是对马伟国的猜测,有人怀疑他在外面犯了事儿逃回来躲债,更有人嘲笑他是要挖坑把自己给埋了。走到哪里都被人指指点点,难听的话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耳边,父母实在顶不住压力,他们只好举家搬迁,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村落,在与村子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大坑旁边搭了个临时板房,直到现在也没有回去。

  母亲 高国凤:你不听不听,人家几个人都围着说你的闲话。搬过来,基本上他爸就没回过家。

  原本是村子里最风光的一家人,现在却有家不能回。马伟国忍辱负重,仅用四年时间,就把这几个遭来非议的大坑变为了创造千万财富的聚宝盆。而那些从前笑话他的人,现在也主动上门请他挖坑。

  马伟国:南坑北坑都赚到钱了,然后现在往东发展。

  记者 沈子莉:大家不都笑你吗?

  马伟国:笑我,笑我现在他们也跟着挖了嘛。只要跟着我,他就能赚钱。

  村民 李军:我是大块头,他是大智慧,可以挣钱,这个我有信心。

  村民 马勇:看他赚了钱之后,跟着干的人也越来越多。

  朋友 刘玉东:不是那爱作秀的人,不是爱出风头的人,但是一不小心就把风头出了。感觉没挣钱啊,回头一看,钱到了,就感觉挺神奇的。

  大学毕业,为何卖掉公司回村挖坑?这些土坑里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商机,能让他仅用四年时间就实现上千万元的年销售额?随着记者采访时的深入了解,马伟国之所以能创造千万财富,跟他上小学时每天都要经过的一条路有关。

  这里是周口市淮阳县城关镇贾庄小学,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城里长大的马伟国,三年级时转学到了这里。每逢下雨,学校门前的积水就会多得漫过膝盖,马伟国每次光脚趟过这些污水时,心里都暗暗发誓,等将来赚到钱,一定要回来把这条下水道给疏通。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马伟国做什么都特别努力,他15岁就考上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不仅在西安找到一份月入近万元的工作,还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啤酒代理公司。特别是在爷爷七十大寿时,才刚毕业一年的他,就开着自己的车回到农村,让父母走到哪里都风光十足,令人羡慕不已。但就在大家都认定马伟国会留在大城市发展的时候,他却因为发现了一个商机,要辞去稳定的工作,回农村挖坑。

  2008年,还在西安工作的时候,马伟国去山东出差,他看到路边的土地全被塑料布盖着,十分好奇,就向朋友打听。

  马伟国:他说,那宝马就是种大棚的能买得起。种地能开宝马?当时我也表示感觉挺怀疑。

  自己在外面跑业务,累死累活也赚不了几个钱,怎么这些人轻轻松松就能开上好车?马伟国了解到,这些塑料布盖着的是地下温室大棚。通过向地下挖1.5米的大坑,白天利用地温和墙体吸热,晚上靠棚上的棉被保暖,就算冬天也可以保证夏季蔬菜的正常生长,而常见的地上大棚不具备这个功能。当时,建一个一百米长的地下大棚需要五万元,虽然投资较大,但最多一年时间就可以回本。

  马伟国:我就考虑,一个棚就能挣那么多,十个棚就是七八十万,一百个棚就是七八百万。

  经过调查了解,马伟国发现家乡河南很少有这样的地下大棚,冬季的蔬菜也大多从外地引进,市场前景相当可观,这让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大干一场。那时的马伟国万万没有想到,他发现的这个商机竟然会害得父母无家可归。

  2008年时,建一个地下大棚要五万块钱,马伟国只有十万元积蓄,他只好回家找父亲帮忙。

  马伟国:那时候,我手里那点钱根本不够干啥,没有我爸的支持,我是干不起来的,我知道。

  看到马伟国一声不吭地卖掉公司,辞职回家,父亲气得拍桌子摔门而去,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搭理他。

  父亲 马新生:感觉就是不中,谁说谁也不中。

  二舅 高养军:他说你干啥。搞温室大棚呢。啥是温室大棚呢?根本不知道啥是温室大棚。

  当地人都没听说过地下温室大棚,想要得到父亲的认同,就得让他也亲自去山东寿光瞧一瞧。眼看马伟国呆在家里三个月了都没有一丁点儿要走的意思,母亲只好劝父亲跟他去山东寿光考察。就是这一趟寿光之行,让父亲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逆转,他决定卖掉支撑全家人生活的猪场,帮马伟国建棚。

  然而,卖掉猪场也只有五万元钱,加上马伟国带回来的十万还是不够,父子俩就发动所有关系,到处找人借钱。本来村子里的人就对马伟国辞职回家的事议论纷纷,一看到父亲挨家挨户去借钱,所有人都围上来指指点点,流言蜚语铺天盖地,三个月前还是村里最风光的一家人,现在却沦为大家的笑柄,走到哪里都抬不起头。

  母亲 高国凤:说啥的都有,一个村的,那两口子也傻了,他要挖就让他挖。

  一出门就要被人笑话,父亲实在被逼得受不了了,百般无奈之下,他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这里是父亲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家,为了躲避那些流言蜚语,他决定举家搬迁,到大坑旁边搭个临时板房居住,再也不愿踏进村子一步,而这个地方与村子只有一条马路之隔。

  但为了帮儿子实现梦想,父亲又不得不放下面子,顶着巨大的压力,硬着头皮回去借钱。

  母亲 高国凤:这三四年回家基本上有数的,不是回家一趟就是回家两趟。

  马伟国:就没有考虑到他们的感受,有时候我感觉,就是挺不孝的。

  擦干眼泪,马伟国开始到处托关系借钱,只要能搭上话的人,他都找了个遍,就连挖大坑,也是找到朋友的朋友帮忙。靠着全家人的诚信和口碑,马伟国又赊来竹竿、棚膜,终于在欠了一身外债后,建起了七个大棚。

  15岁就考上大学的马伟国要回家种菜,但第一年就让全家人只能吃馒头咸菜过年。就在他穷得叮当响的时候,却因为一件事在当地出了名。此后,他口出狂言,说要去银行贷款,免息,白借给别人一百万。

  2008年11月,就在别人的蔬菜都抢在年前高价上市时,马伟国的地下大棚里却迟迟不见动静,种苗播下两个月了,还只有一尺多高。在当地种植地下大棚到底能不能成功,全家人的心都悬在半空中。

  弟弟 马伟阁:第一年,心里都有些后怕,你知道吧?

  父亲 马新生:平常过年俺杀猪,菜都吃到正月底。这一年咱吃的啥?钱都没有。

  家里不仅没钱置办年货,还有好多人前来要债。

  母亲 高国凤:咿,不要提到那时候。

  弟弟 马伟阁:跟爷爷奶奶找点钱,买点年货,就那样过了。

  记者 沈子莉:是挺苦的吗?

  弟弟 马伟阁:还行吧。

  因为自己,家人吃尽了苦头,马伟国既自责又着急,他翻出自建棚以来所有的记录,每天都要给山东寿光的技术员打好几个电话,开始没日没夜地琢磨。在马伟国的精心打理之下,等春节一过,地里的蔬菜还没拿出去卖,就在家门口被抢了个精光。

  原来,因为播种时间太晚,又遇上极寒天气,种苗只是延迟了生长,过年后,天气回暖,棚里的果子就一股脑儿全蹦了出来。马伟国把所有次品都挑出来,只卖好的,不仅抓住了回头客,还在圈内赢得了口碑。

  经销商 朱伟:有什么拉什么,不上外地去了,俺就专卖他的菜。

  经销商 张瑞华:他告诉你好的,就是好的,像那苦瓜一样,不好的全部挑出来了。我卖的时候,就是没有弯的,没有小的。

  七个大棚让他一举收获纯利润三十多万,还清了所有外债。

  马伟国:人家那小贩,四五点钟人家就过来了,我爸就开始了,都别急,都有,然后我爸就数钱,挺高兴的。

  赚到钱后,马伟国又陆续投入资金,新建了六个大棚。但2012年,就在他种地下大棚的第四年,棚里却突然来了一个背相机的神秘人物,给他拍了两张照片,更神奇的是,从此之后马伟国就一夜爆红,成为了当地颇有名气的“蔬菜哥”。闻讯后,各大媒体也蜂拥而至,争相前来报道。马伟国在聚光灯下,第一次拥有了他做梦也想象不到的光环和荣耀。

  给马伟国拍照的人是中国新闻社的记者,他在新春走基层的时候发现了马伟国的地下温室大棚,便在网上做了一次专题报道。没想到,这篇报道让马伟国得到了河南省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的重视。

  中共河南省周口市委宣传部 部长 陈锋:2012年初,省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同志通过网络上的两张照片,发现了马伟国这个典型。赵部长亲自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宣传这一先进典型。

  马伟国红了,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当地鼎鼎有名的“蔬菜哥”,各种荣耀接踵而至,走到哪儿都风光十足,脸上充满了自信。但就在这时,马伟国却口出狂言,声称自己要去银行贷款一百万,再免息借给大家。

  朋友 刘玉东:肯定是作秀嘛,毕竟当时不管是网络还是报纸都有这些报道。

  二舅 高养军:年轻嘛,还是年轻,一塌糊涂讲上去了,说话没有分寸。

  马伟国的钱全投在了大棚里,自己都没钱,却要白借给别人一百万,大家都觉得他脑子出了问题。接下来,马伟国把菜地全部交给父亲打理,自己整天骑着摩托车,带着母亲,四处寻找贷款担保人。

  担保人 马兵:在那时候贷款很难啊,你要是还不上,我得还,扣我的工资。就是因为他从小品行比较好,对他这个人觉得靠得住,所以我才(帮他)。

  经过银行的风险评估,十个担保人只为马伟国争取到45万元贷款。马伟国又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即使东拼西凑,也一定要免息借给别人一百万。而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发现地下温室大棚的前景非常良好。

  马伟国:我认为我的机会来了。就有好多人问我,你那大棚怎么样?我说,今年肯定要发展很多。

  马伟国一直想扩大规模,但由于当地人没见过地下大棚,从前他成立合作社,求着别人加入都没人愿意,直到他在网络一夜爆红之后,开始有人主动前来咨询。马伟国判断时机成熟,他召集来四十多个人,花了三万块钱,包吃包住,免费带他们去山东寿光考察。

  农户 许廷新:山东厉害,家家都有车,有楼房,人家什么都有。你都恨自己建得太晚了,都说赶紧弄,早弄早发家嘛,对不对?

  然而,地下大棚的造价已经由四年前的五万元涨到了十万,令很多想加入的人都望而却步。

  村民 许宣洪:光棚的造价就是十万块钱,他不帮俺贷款,俺也不敢干,猛一下子十万块,俺拿不出来钱啊。

  为了迅速占领市场,马伟国决定自己去贷款一百万,为农户垫资建棚。

  马伟国:市场缺口大,你靠自己去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马伟国从合作社的社员里挑出五十位有困难的农户,自掏腰包,为每人垫资两万,再由合作社出面,给每人担保三万元贷款,这样就解决了五万元资金,每人只需要出剩下的五万,就能建成一个造价十万的大棚。等他们赚到钱以后,先还清银行贷款,马伟国垫资的两万一直免息,什么时候归还都行。

  马伟国:没有我的资金投入,他们是建不起来的。

  村民 许宣洪:他垫了五万,总共就是十来多万,这合作社确实对俺关心。

  村民 许廷新:俺出资也是很少的,现在出资很少,净是他垫资的,这个棚基本上就是他帮的了。

  “蔬菜哥”主动垫资一百万,带领大家建起一百座地下大棚,他的蔬菜也以物美价廉迅速站稳了郑州、武汉等市场。但就在农户们都拍手叫好的时候,却有人在他的车窗上写了句“你们不是好人”。马伟国竟然利用这句话实现了财富逆转,一举突破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2012年,合作社建起一百座地下大棚,带动两百多位农户共同致富。但是这时,马伟国却发现了一个不好的苗头,这个苗头愈演愈烈,直到有一天,他的车窗上出现了六个大字,上面写着“你们不是好人”。

  马伟国的农业合作社 工会主席 朱志凌:当时,我的心里感觉到很不舒服,出力不讨好。

  为什么做了好事,还有人说他不是好人呢?那天,马伟国像往常一样,带着合作社的负责人在基地巡视,正要离开的时候,在场所有的人都震惊了,因为马伟国车窗上赫然出现了六个大字,上面写着“你们不是好人”。

  马伟国的农业合作社 工会主席 朱志凌:伟国回来这么难,把亲戚朋友的钱都垫到上面去,这些社员们也太不理解伟国了。

  2012年冬季,大风异常猛烈,有几家农户正好在风口上,受灾严重,瓜苗全部被毁不说,大棚也受到损坏。辛苦了大半年却一无所获,就有人开始议论是被马伟国骗了。

  村民 许廷新:人多嘴杂,有些人说的要不干,因为今年他没赚到钱,有点埋怨,我出去打工赚多少钱多少钱了,是吧。

  马伟国:我感觉农民也是很纯朴的,他们认为,我受灾了,也没有挣到钱。他们说我不是好人,那我就不是好人,然后不帮助他们,那这样的话,什么时候都发展不起来。

  虽然不想去计较太多,但天灾人祸都怪在自己头上,还是让年仅26岁的马伟国感到十分委屈。他没有擦掉车窗上的字,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在村子里打转。“你们不是好人”,这六个字重重地压在心里,让他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正在建设的土坑旁边。看到这些曾经饱受争议的大坑,他决定免费帮农户修复大棚,还自己到处去借钱,给每家送去三千块钱过年。加上大棚修复的补贴,马伟国帮助近五十家农户,总共出资近二十万元。

  村民 许廷新:这可不是个小数,像俺这边有二三十户,他那边几十户,百几十户,你想想,一家不多说,一个人三千块钱,你看得多少钱?谁能想到他这样做。

  村民 许平:他一直帮了我们这么多忙,还一直跟着马社长好好干,是不是?

  农户全心全意加入合作社后,收购蔬菜比从前容易多了。马伟国每天都要将几千斤蔬菜统一销往周边各大批发市场。到2013年6月,合作社实现了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现在,马伟国又开始了新的财富计划,他的三十家蔬菜直营店将在城市小区盛大开业。

  河南省周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局长 王少青:马伟国的经历展示的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致富,他是把社会的需求、个人的理想和个人的才华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厅长 杨盛道:首先我认为,要创业首先要转变观念,包括大学生。条条道路通罗马,有很多地方,在各个方面,只要能做出来成绩,他都能成为优秀者。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免息借人一百万元 高调成名为哪般”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803/2350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