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虎捧起小黑猪。
午饭后,王元虎(中)和员工赶着黑猪“散步”。
略黑且瘦的脸庞,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山东章丘青年王元虎,虽然在当地远近闻名,但无论是相貌还是言行,给人的感觉却似邻家小哥。
如果从毕业之初开兽医门诊算起,32岁的王元虎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创业路。这期间,有过赚得盆满钵溢的狂喜,有过几乎血本无归的惨痛,更有数不清的磕磕绊绊。如今,王元虎少了曾经的稚嫩与懵懂,多了几分成熟与自信。
“我养猪,我快乐!”从当兽医到做“猪倌”,王元虎的年龄在变、事业在变、生活在变。但唯一没有改变的,则是那颗“坚持”的心。
创业前,先掂量自己有多重
1999年,王元虎考入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主修畜牧兽医专业。后来,他又到北京的一家兽药公司实习,两年间一直在乡镇村街跑业务,鞋底磨破了不少,也积累下许多经验与人脉。
“应该说,我所学的专业和实习经历,与我能够走到今天的关系很大。”那时候,王元虎就发现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做兽医的很少。“到处都是‘土'兽医,而农村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强烈。”
2002年下半年,大学毕业的王元虎在章丘市租了一亩地,投了3万元资金建了个小型养猪场。不成想,当年疫病横行,王元虎没敢赌下去,到最后还是决定开兽医门诊。虽然养猪的钱打了水漂,王元虎却走出了一条活路。
兽医门诊旁树起的“大学生技术服务部”,让附近的乡亲们倍感新鲜。没两年时间,王元虎就带着十几个师弟师妹开起了四家连锁店,钱也挣了几十万。不过,日子也有难过的时候。2006年蓝耳病暴发,门诊附近的很多养猪户都干不下去,王元虎和伙伴们一度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当时觉得这是个机会,猪都没了,但人不能不吃肉啊!”困顿中的王元虎,脑子里冒出了养猪的念头。“风险很大,我们旁边的一家养猪场一下就死了70多头猪,虽然决定干,但跟大家说的时候是都要抱着血本无归的心态。”
很快,王元虎租下一个小型养猪场,在提心吊胆中开始了又一次创业。那段时间,王元虎和伙伴们天天守在养猪场。一次,刚从南方运来的一百头猪崽中有十几头特别虚弱。大家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救治上,经常忙到凌晨1点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四元多一斤买来的猪崽出栏时卖到了七元多一斤。“真是千年不遇的行情,养一批生猪,比我们干三年门诊都挣得多。”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王元虎马上又租下一个大型养猪场,准备再次大展拳脚。但幸运女神没有降临,由于当年粮食价格上涨快,而生猪价格迅速下滑,去年挣来的钱又一股脑儿全赔了进去。
不过,这次经历也让王元虎横下一条心。他彻底关掉了兽医门诊,专心研究起养猪的事儿,力图趟出一条发家致富的路来。此时,同为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毕业的妻子李少清成为他坚定的支持者。两人相识于2002年,那时王元虎已经毕业,1982年出生的李少清还在读书。2005年,李少清与王元虎结婚。从开兽医门诊,到决定养猪,李少清始终无怨无悔,坚定地支持着丈夫。
瞄准高端市场,夫妻俩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养起了生态黑猪。时至今日,养猪场已经扩大到220多亩,一年出栏上万头黑猪。
“确定创业的目标之前,必须先好好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找到自己的强项。”多年的创业经历告诉王元虎,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哪怕取得了一点点进步,也会非常开心”。
勇敢些,别把自己吓趴下
创业10年,困难是王元虎的家常便饭。
刚开始决定养猪时,各种压力纷至沓来。乡亲们说,别人养猪都赔了钱,你们还要养,不是疯了是什么?家人也反对,当个兽医还说得过去,养猪风险这么大,借的钱什么时候能还?就因为这事,王元虎的父亲至今对他仍有“成见”。
“毕竟是家里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到头来却养起了猪,一时肯定接受不了,都觉得我们很不明智,也有不少人冷嘲热讽。”对于王元虎和李少清而言,那段日子的确不怎么好过。
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因为2008年的失利,王元虎不得不进入了借钱的时代。他曾经就读的大学,系里总共七八个老师,有五六个当过他的债主。
2010年下半年,养猪场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600多万。凡是能借的、能贷的,王元虎都跑了个遍,个人的关系几乎全部用完。到最后实在没辙了,曾经给王元虎当过中学老师的三涧村党支部书记高淑贞出面,带着他到有些余钱的村民家里挨个去借。
“那时候好多村民都不认识我,一看又是个毛头小伙子,走了22家,借到了100多万元。”回想起那段经历,王元虎心里满满的全是感动。“欠条上写着‘王元虎和高淑贞'两个人的名字,高书记签个字,我签个字。后来钱还是不够,高书记把家里的房产证拿出来让我去抵押贷款。”
有时候,夫妻俩说起如果成功了该感谢谁,李少清就会不由自主地掰着手指头一一数个遍。“亏得王元虎的人缘好,要不然还真说不好能不能挺得过去,现在钱倒是都还完了,不过欠条都还留着,就当是个纪念,有时候会拿出来看看。”
投资规模到700多万元的时候,王元虎早上一睁眼就是1000多头猪等着吃饭,一天就是一万多元的花销。王元虎开始睡不着觉,时不时地还会掉头发。为了养猪场的发展,王元虎与青岛的一家企业开展了合作经营,还成立了销售公司。生产经营的压力暂时缓解,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王元虎最初的梦想,是保质保量地为社会提供一万头生猪,做全世界健康食品的标杆企业,而这样做带来的就是养殖周期长、成本高。对于合作方而言,利润的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标准。双方在理念上的差异与分歧,让王元虎很是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