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酷暑,记者在一座南美白对虾养殖大棚里见到盛元才,只见他中等身材,敦厚结实,皮肤黝黑,豆大的汗水挂在他的脸颊,衣襟早已被汗水浸湿,他正走在水塘中央的水泥板上,给虾喂食。熟识盛元才的人都说,他虽是一名残疾人,却有一股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劲。
盛元才的童年是灰色的。3岁时,他意外从高处跌落,由于当时医疗卫生条件差,再加上家境贫寒,没有医疗费,最终落下双腿残疾。然而,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把他击垮,看到村里的同龄人一个个出人头地,盛元才暗暗为自己的一事无成而着急!“一种强烈的落差感逼迫着我,促使我不断摸索成功之路,但这一条路充满荆棘!”谈到沿海开发,59岁的盛元才感慨万千。1994年,他在村里承包了10亩滩涂进行紫菜育苗,但由于当时缺乏生产技术,两年下来损失了近5万元。但他没有气馁,此后,还尝试过出海捕鱼、经营养鸡场、养殖种猪等。
“2003年,我在村里承包了30亩荒地,开始尝试养殖南北白对虾。”盛元才告诉记者,刚开始,从开挖池塘、水质培育,到苗种投放、养殖管理,他都一窍不通,但资金已经投入,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他坚持每天上网学习南美白对虾养殖知识,遇到难题,虚心向其他养殖专家请教,并及时将解决方案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此外,为了能迅速掌握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核心技术,他先后到浙江、上海等地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学习。“经过细心钻研,终于解决了大棚养殖前期水质难肥、中后期病害防治困难等问题,经我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成活率高,大棚亩产500公斤。”谈到养虾的成就,盛元才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
2009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盛元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东成为沿海开发的前沿阵地。“过去要为虾的销路而着急,运到浙江、上海等地,要增加成本近3万元。”盛元才说,这几年来,随着新政策不断出台,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信息交流更加通畅,“现在,我坐在家里就可以通过信息网联系到买家上门取货,刚刚捕获的活虾,在最短的时间里流向市场。今年我已卖出南美白对虾1.5万公斤,纯收入40万元,是沿海开发让我圆了致富梦。”
富裕起来的盛元才不忘邻居街坊,积极帮助村里剩余劳动力和残疾人再就业,还耐心地把养殖技术传授给他们,在他的带动下,周边近15户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盛元才笑着说:“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