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项目 » 正文

一个纯农业乡的村貌大变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3  浏览次数:81596
内容摘要:常庄乡崔家村村民文化广场一角。傅新春摄 本报记者 孙维福 门前绿树葱茏,勾勒出村庄白天的轮廓;街边路灯明亮,投洒下村庄夜晚的柔和。抬腿出门再不担心尘土裹身、泥巴包脚,出门归来还能在自家庭院冲个舒服的太阳能热水浴,常庄乡农民生活的这种便利和惬意

    常庄乡崔家村村民文化广场一角。傅新春摄

    本报记者 孙维福

    门前绿树葱茏,勾勒出村庄白天的轮廓;街边路灯明亮,投洒下村庄夜晚的柔和。抬腿出门再不担心尘土裹身、泥巴包脚,出门归来还能在自家庭院冲个舒服的太阳能热水浴,常庄乡农民生活的这种便利和惬意,放在8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现在,乡里12个村庄已全部实现了公路硬化、村容美化、街道绿化、夜晚亮化,并且形成有效的日常管理维护机制,全乡基本做到了柴草不进村、粪堆不在村,垃圾集中存放、专人定期清理。

    这样的变化,对于经济实力不弱的地方,难度不算多高,但作为河北省盐山县南部最远的一个纯农业乡,常庄乡能在没有任何村集体经济积累的条件下,从2006年起,以“三年一大步”的啃骨头精神整治村庄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整体达到目前的村庄公共环境水准,难度确实不小,做法确实感人。这其中,乡村干部的坚韧苦干,农民群众的支持参与,还有来自外界的鼎力相助,在每一段街路、每一行绿树、每一盏路灯的背后,无不刻录着他们创造家乡美、建设新农村的身影。

    乡党委书记宫建华说,乡里所有村庄直到目前还都是纯农业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和二三产业来源,要办这么大的事,迎面挠头的就是一个字:“钱”。为此,乡党委给各村书记们的支持和压力也只有一个字:“闯”。动员会后,谙熟村情的村干部们脑筋争相活络起来,硬是琢磨出了“挖掘村庄优势”这个途径。思路确定了,大家各显其能,采取规划宅基地,村有土地集中承包、更换成材树木等办法为街道硬化筹钱。加上村干部前期个人垫资、发动干部群众外出求助等一切能用的办法,在2008年底,就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村村硬化”,让全乡村民世代行走的坑洼泥土路脱胎换骨,舒展成了42公里的水泥路、柏油路。

    完成村街硬化后,村民们欢欣鼓舞,又提出提升村庄绿化、照明、排水等方面的迫切要求。顺应群众的愿望,乡里又将重点瞄准了村庄基础设施提升,继续发扬硬化村街时的硬骨头精神,新修排水沟渠2万多米,实现了村村排水畅通;栽种各种树木4万多株,实现了村村绿化;安装路灯4000多盏,实现了村村亮化。同时全乡12个村的“两室”焕然一新,3个村庄还建起了村民文化广场,完成了乡村面貌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由一个纯农业乡变成了宜居、优美的纯生态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一个纯农业乡的村貌大变样”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803/2347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