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海外媒体报道,强降雨令中国贸易商大量进口小麦,自然灾害或令中国取代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郑州商品交易所及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小麦市场供需平稳,进口量激增的可能性不大。专家提醒,要警惕进口流言的炒作影响中国粮食进口商的判断,进而影响国内小麦市场的稳定。
国内部分地区小麦部分减产对市场影响不大
郑商所高级分析师许治国分析,虽然今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出现减产,但国家今年夏粮总产数字还是连续10年增加,国内供应仍较充足,库存消费比基本上在40%左右的高水平,所以在适当时期,以适当的价格进口部分小麦调剂国内供需,是非常正常的,而所谓的大幅激增式的进口,不过是商家炒作的一种把戏。
郑商所高级分析师李连胜认为,从我国小麦市场的情况看,目前不会出现进口量激增,也不会出现外媒报道的超过埃及成为全球第一大小麦进口国的局面。
但今年新麦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生长期的低温及收获期间的降雨造成部分地区小麦产量和质量同比下降,由此造成了市场对小麦供应的担忧,使目前市场看多的预期一直难减。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研究预测部高级分析师申洪源认为,今年包括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甚至河北小麦的生产状况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天气因素的影响,只是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不大一样。比如前期的干旱,有一些区域的农民精耕细作,在旱情发生时普遍加强了浇水、施肥、灌溉的管理,因而小麦产量减少不多,甚至有些地方还略微增产。
业内人士认为,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新麦收成并未因天气灾害受到较大影响。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夏粮总产2638亿斤,比2012年增产39亿斤,实现了创历史的“十连丰”。其中素有“天下粮仓”之称的河南夏粮播种面积8090万亩,总产量达647.04亿斤,比去年增产9.84亿斤。专家指出,增加进口量的前提是市场供给出现较大缺口,目前来看,国内小麦市场供应充足。
小麦需求整体自给自足国际麦价将继续走低
李连胜认为,我国小麦整体还是自给自足的局面。
申洪源分析,目前状况下我国小麦自给率正常,今年大量进口小麦的可能性不大。据相关信息判断,今年小麦累计进口量可能会超过去年,但不会超过2004年的700万吨。
今年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小麦主产国的生产状况好于预期,全球小麦库存充足使国际小麦价格承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以后,国际市场上小麦价格一直处于震荡向下的趋势。专家分析,如果后期国际麦价继续走低,对中国小麦进口将是一个好时机。
申洪源表示,不排除国家会因为今年国际小麦价格较低而进口一部分小麦用于储备的可能,但会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循序渐进地进口,而不是因为当前的价格低出现很明显的增加量。
专家提醒要慎重对待进口流言的炒作
专家分析,近10年来,我国小麦的进口配额一直保持在963.6万吨左右。综合配额和关税等因素,国内粮食进口商的进口数量应该不会超出配额。
许治国认为,进口量应该不会超过配额,原因是关内配额是1%,而关外配额关税高达65%,虽然国外小麦有价差优势,但65%的关税会把价格优势抹掉。因此进口主体均会考虑价格成本及性价比这些方面,理性地把握国内进口的时机和数量。
申洪源也表示,我国小麦进口有配额限制,也就是说,每年有固定的进口总量配额,超出配额部分就会被征收较高的关税,所以说我国小麦进口量应该会在一个可控范围内。
专家指出,中国需求往往是国际大宗商品炒家炒作的重大题材,中国进口增加势必将掀起国际市场一波炒作小麦行情。因此专家提醒,要慎重对待进口流言的炒作,防止国际上一些机构或者国际炒家,别有用心地发布一些中国粮食的需求数据,影响中国粮食进口商的判断,在高价位买进或下订单,进而影响国内小麦市场的稳定。
申洪源指出,外媒传播这种言论具体的动机或目的尚不好猜测,但首先要搞清楚的一点就是,如果中国大举进口小麦,势必影响全球小麦供需结构,进而影响全球小麦市场价格。中国小麦年产量1.15亿吨左右,年消费将近1.2亿吨,如果中国进口小麦超过1000万吨,势必对全球小麦供需结构产生很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