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展览资讯 » 正文

2013第二届中国(洛阳)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9  浏览次数:8726
内容摘要:2013第二届中国(洛阳)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

会展名称:2013第二届中国(洛阳)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

展会时间:2013年10月1日-2013年10月4日
展会场馆:洛阳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 河南省茶叶协会 河南省茶叶商会
支持协办: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台湾茶协会 台湾省茶商业同业公会 贵州省茶叶协会 江西茶业联合会 湖南省茶业协会 云南省茶业协会 信阳市茶叶协会 益阳市茶叶协会 梧州六堡茶协会 洛阳牡丹红茶协会 安溪县茶叶协会
承办单位:杭州新宇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洛阳茶业茶文化博览会组委会

基本信息
  由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河南省茶叶协会主办,杭州新宇展览策划有限公司、洛阳茶业茶文化博览会组委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洛阳)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将于2013年10月1日至4日在洛阳会展中心举办。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茶产业是其传统、特色产业。随着《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的不断实施,到2020年全省茶叶消费总量将达到10万吨以上,未来10年河南将迎来茶产业发展的高峰期,消费市场的快速膨胀期。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总人口685万,河南省第二大城市,华中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黄河沿岸中心城市,“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之腹地”之称,交通便捷。先后荣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卫生、森林城市、最值得向往的地方、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洛阳市围绕“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的城市品牌形象,形成了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天子驾六等八大精品;历史文化、节会、牡丹观赏、生态山水等八大板块。通过节会拉动,使洛阳春有牡丹花会,夏有小浪底观瀑节,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有伏牛山滑雪节,实现了洛阳旅游全年无淡季。同时,洛阳还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
  上届茶博会为期4天,共有来自湖南、贵州、云南、福建、江苏广东、河南、台湾、斯里兰卡等近200多家企业参展,参观人数6万余人次,现场销售茶叶5.6万公斤,销售额3000多万元,合同销售量50多万公斤,合同金额超过亿元,茶与茶文化产品深受洛阳市民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茶行业内广大参展商、专业客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与认可。本届茶博会将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促进茶流通”为主题。竭诚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参展参观,对接洽谈,共谋发展。

展品范围
  ◆六大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黑茶(普洱茶);
  ◆再生茶类:花(草)茶、紧压茶、萃取茶、浓缩茶、果味茶、保健茶、茶饮料、茶食品;
  ◆茶具及工艺品:紫砂、陶瓷、茶盘、煮茶器、冲茶具、端砚、玻璃器皿、茶枕、茶家具、根雕艺术;
  ◆茶叶包装:茶叶盒设计、制作印刷,金属制罐,袋泡茶包装机及茶秤量、喷码打印、防伪标签等;
  ◆茶叶机械:茶园管理种植机械、茶树肥,茶叶生产加工包装机械、保鲜贮藏、检测技术、认证等;
  ◆泡茶水:矿泉水、纯净水、瓶装水、直饮水及净水设备等;
  ◆茶叶市场、代理经销商、加盟店、茶庄、茶馆、茶书画、音像制品、媒体等。

联系信息
地 址
:河南省信阳市广场东路25号5楼
电 话:0376-6252181 6252672
传 真:0376-6252672 6252673
E-mail:xinyuexpo@126.com
网 址:www.xycbh.com
手 机:15649178515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2013第二届中国(洛阳)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729/2295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