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面落实防控责任。7~8月份是粘虫发生危害关键时期,查清虫情和及时防治工作关系秋粮丰收大局。据预测,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黄淮中等以上程度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遇适宜气候条件,部分地区大发生的风险较高。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属地防控责任,建立健全防控机制。对重发区要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包片联系,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分赴重点地区,深入生产一线,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防控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虫情监测预警。针对粘虫迁飞性、隐蔽性和突发性强的特点,各级农业部门和植保机构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和粘虫迁飞动态,在其发生分布区域增加调查监测密度,全面掌握虫情发生动态。加强植保体系虫情信息调度,严格执行周报制度和重灾情实时报告制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明确发生重点区域和防治适期,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和农民及时开展防控行动。
三是加强应急防控和统防统治。粘虫繁殖速度快,并具有成群迁移危害等习性,容易形成短期内集中暴发成灾态势,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指挥部的作用,未雨绸缪,完善防控预案,积极做好应急防控资金、物质、人员等准备。突出重点区域和防治关键时期,大力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对发生基数高、危害程度重、涉及面积大的地方要强化应急防治措施,因地制宜采取地面大型机械和飞机航化作业等高效防控手段,迅速控制粘虫危害与扩散蔓延。
四是强化科学防控和安全用药指导。各地要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深化防控技术指导与培训,充分利用媒体和现场交流等形式,宣传粘虫科学防控知识,向农民推荐高效、低毒的对路农药和高效植保机械,指导农民适期防治、合理施药和安全用药。同时,要吸取去年玉米粘虫防治多地出现农民中毒中暑的教训,防止农药污染和人畜中毒事故发生,努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秋粮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