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农村人进城打工是那个时候最“时髦”的事。1997年,25岁的齐正旺的人生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像祖辈一样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是另谋出路?
他选择了养鸟,这对于农村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冒险的选择。
“那时候北京的鸟市非常红火,农村都能看见一些养鸟的。”齐正旺回忆说,“父亲曾经就养过鸟,我也跟着养过,算是有点儿基础。”
鹦鹉以其美丽的羽毛、善学人语技能的特点为人们所钟爱,常被作为宠物饲养。
经过一番调查,齐正旺认定养鹦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好、市场需求空间也大,于是,他花了数千元的积蓄购进了几十对鹦鹉,开始了养鸟之路。
15年后的今天,齐正旺已经成为远近驰名的“鹦鹉专业户”。
算账:年赚超10万元
小小鹦鹉是怎么“唱响”致富经的?
日前,记者来到齐正旺家一探究竟。
未见鹦鹉,先闻其声。在张家湾镇里二泗村村东的几间房子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不绝于耳,就像进了鸟市一样。
打开一间房门,只见数百只绿的、黄的、紫的、红的鹦鹉时而仰天“高歌”,时而低头享受美味,忙得不亦乐乎。
一说起鹦鹉,很容易想到它有“说话”的本领。但齐正旺目前养殖的鹦鹉主要是以观赏为主,不会说话,形体较小,体长10—15厘米,羽色鲜艳,有牡丹、黄桃、蘑菇头、紫罗兰等10余种,共计2000多只。
“主要供应北京、天津、河北和东北几个省市,鹦鹉有多少就能销多少,供不应求。”齐正旺算了一笔账,他现在有300对种鸟,1对鹦鹉1年能产8对幼鸟,按100元1对计算,就是24万,除去各项养殖成本,纯收入超过10万元。
鹦鹉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一夫一妻”,因此它享有爱情鸟的美誉。齐正旺说,与其他鸟不同,鹦鹉都是一对一对地买卖,现在许多人都会选择在新人结婚时赠送鹦鹉以示“白头偕老”。
艰辛:遭遇价格一落千丈
种庄稼要“靠天收”,养鹦鹉也差不多。
“这些年鹦鹉市场就像是过山车。”齐正旺一句话道出了创业的艰辛。
1997和1998年是鹦鹉市场最好的时候,那时候1对鹦鹉能卖到1000元。市场越好跟风现象越严重,1999年似乎一夜之间大家都在养鹦鹉,其价格也一落千丈,原先1000元1对的鹦鹉卖不到10元钱。
于是,许多人选择放弃,但齐正旺坚持了下来。慢慢地,鹦鹉市场逐渐转好。
养鹦鹉,温度、湿度和防疫是关键。为了掌握好这门技术,齐正旺没少下功夫,看书学习、外出取经,边实践,边摸索,终于一点一点地摸清了里面的门道。
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突如其来的禽流感再次对鹦鹉市场带来冲击……“不论做什么事都有顺境和逆境,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齐正旺在这条路上走了15年。
里二泗村,齐正旺的几间老宅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鸟笼,2000多只五颜六色的鹦鹉在笼子里叽叽喳喳鸣出了一首动听的“致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