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农资技术 » 正文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4  浏览次数:83194
内容摘要:稻瘟病属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近年来,白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逐渐

  稻瘟病属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近年来,白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稻瘟病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

  1 发生症状

  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1]。苗瘟:由种子带菌造成,常发生于3叶前。受害后,苗基部变灰黑,上部变褐,若田间湿度较大,则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类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慢性型病斑边缘褐色带有淡黄色晕圈,中央灰白色,由暗绿色小斑扩大为梭形斑,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叶片正反面均有褐色霉层;褐点型病斑一般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白点型病斑在嫩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一般不产生孢子。节瘟:水稻抽穗后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绕节扩展,病部变黑,易折断。穗颈瘟:穗颈部初现褐色小点,造成枯白穗和秕谷。

  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至寄主形成中心病株,其形成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其在适温高湿,有雨、雾、露的气候条件下利于发病,菌丝生长适温26~28 ℃,孢子形成的适宜相对湿度在90%以上,生长适温25~28 ℃,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 h[2-3]。温度适宜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

  3 发病原因

  3.1 施肥不当

  水稻生产中偏施氮肥或施氮肥过多,造成叶片过嫩,水稻发棵猛,封行早,稻苗贪青,抗病能力弱,易引发稻瘟病。

  3.2 播期过晚

  长江以南地区,若水稻播期推迟,则容易遇上平均气温20 ℃左右,多雾、天阴或阴雨连绵的天气,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

  3.3 种植品种不当

  不同水稻品种,其抗稻瘟病的能力不同,一般情况下粳稻比籼稻、晚稻比早稻容易感染稻瘟病,即使同一品种,其不同生育期感染能力也不相同。

  3.4 稻田水分管理不当

  稻田长期灌深水不排;漏水田管理不好,孕稻期、抽穗期缺水;山区直接引用冷泉水灌田。在这3种情况下,水稻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叶组织薄弱,病菌容易侵入。

  4 防治方法

  4.1 选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选用无公害水稻品种,要把握4个原则,即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性。对这些原则要进行综合考虑,不可仅追求产量。

  4.2 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稻草处理

  水稻收获后,应把稻草全部收回,不能留在田中,如要使用必须经过10~15 d高温处理(50~60 ℃),才能施在田里。发病严重的稻草应烧毁。

  4.3 种子处理

  做到浸种选药正确,彻底浸种消毒,可杀死种子上所带病菌。可用10%浸种灵乳油5 000~6 000倍液浸种5 d左右,10 mL可浸种30~40 kg,注意一浸到底,不用清洗直接催芽;或用25%咪鲜胺乳油1袋(10 mL)对水40~50 kg配成药液,浸种60 kg,视温度浸5~7 d,每天搅动1~2次,一浸到底。

  4.4 加强肥水管理

  按水稻需肥规律,加强肥水管理是预防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地力水平科学配制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不能偏施氮肥,应增施硅肥。水稻生长过程中,看苗追肥,使水稻在抗病较弱的3个险期落黄。适度排水晒田,可以促使稻根新生根的萌发,增加根部的吸收能力;能控制肥效,促使正常落黄;使茎叶老健,增强抗病能力[4]。

  4.5 化学药剂防治

  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主要按3个步骤进行:第1步早期预防。7月1日开始,在水稻拔节期,注意观察天气情况,如果阴天或下雨天连续2 d以上,应马上施药预防稻叶瘟。预防用药有三环唑、咪鲜胺或其复配剂,视天气情况连续预防2~3次,每5~7 d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具体用量遵从植保人员的指导或按说明书严格使用。第2步及时用药。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控制病情,以防病菌扩散全田造成流行。选用的药剂有稻瘟灵、富士一号、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不可漏喷[5-6]。第3步看田施药。如果叶瘟和穗瘟发生已经很严重,每穴有30%以上的有效穗受害时,可根据水稻所处生育期采取2种解决方法:一是稻穗未到完熟期,叶片有20%保持绿色,这时要继续施药以控制病害扩散,而且必须先用强氧化剂先灭菌,然后用富士一号等进行后期保护。二是稻穗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粒皮黄色,稻粒干硬,这种情况就不必采取防治措施,因为即使不防治也不会进行再侵染和扩展。

  在药剂防治过程中,喷撒农药时要求做到“五准”:一是病虫诊断要准。二是用药要准,对症下药。三是药液配兑要准,按说明书剂量要求配药。四是面积要准,以便准确用量。五是时间要准,把握病害发生的时期及时用药,喷药时间一般选择15:00以后喷药,早上叶片有露水不宜喷药,中午日照强,药液挥发快,不宜喷药。若喷药后8 h内降雨,药液被冲洗,等雨后天晴还应补喷,或加入优质的增效剂,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724/2261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水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