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新技术 » 正文

人工药蚂蚁养殖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3  浏览次数:85228
内容摘要:蚂蚁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昆虫,分布相当广泛,而且与人类关系密切。虽然一些种类窃取食品,传播疾病或为害农作物,然而有的种类却对人类十分有益,尤其

  蚂蚁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昆虫,分布相当广泛,而且与人类关系密切。虽然一些种类窃取食品,传播疾病或为害农作物,然而有的种类却对人类十分有益,尤其是药蚁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过去人们需要的药蚁主要来自于野生,野生蚂蚁不但数量少,不好抓,而且多数有毒,服用后极易发病,而人工养殖的优质药蚁具有繁殖快、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的特点。下面就来介绍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的一种药蚁——拟黑多刺蚂蚁的特性及其人工饲养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拟黑多刺蚂蚁是1个群居、筑巢多品级、杂食性的昆虫。该蚂蚁群中有雄蚁、雌蚁、工蚁3个品级,兵蚁是一种变形的工蚁,工蚁和兵蚁没有翅。不同的品级寿命差异很大,雌蚁一般为2~2.5年,有的可达3年,雄蚁寿命仅有1~2个月,工蚁和兵蚁的寿命较雄蚁稍长些,但也只有3~4个月。

  二、人工饲养技术

  1. 种蚁选择 必须选择体型大、健壮、肥满、色泽光亮、无毒、适应性广、生长发育快、易饲养、繁殖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的种蚁。

  2. 场地选择 阳台、庭院均能饲养,但最好选在室内水泥地或泥土地上,场地面积大小均可。室内要求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卫生清洁,密封程度好。为防止老鼠、蟑螂和其他杂蚁侵害,以及饲养的蚂蚁外逃,可在蚂蚁养殖场的四周挖1条上面宽40厘米、底部宽30厘米、外壁断面高20厘米的水沟,内壁用水泥封严抹光,然后向里面灌满水。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随时清除漂浮在水面上的杂草、树叶等杂物,以防止蚂蚁借助这些东西跨越水沟往外逃。利用阳台、走廊养殖蚂蚁,可搭建木架饲养,木架每25~30厘米为1层,上下相通,每平方米可养5~10窝。用快餐盒制作蚁巢时,在上面穿几个小洞,以利于蚂蚁的出入、繁殖和分窝。蚂蚁具有在土表处筑巢、产卵、孵化、储存食物的习惯,所以饲养土最好选菜园土。菜园土要经过适当处理,先去除杂物如石子、玻璃、砖块等,然后在太阳下暴晒后敲碎,再经过碾压过筛达到细软疏松后,就可以填放在养殖箱或养殖架内使用了。

  3. 养殖环境要求 蚂蚁的生长、繁殖与温湿度控制有关。常见温度10~38℃,最佳繁殖温度25~30℃,环境湿度保持在80%~90%,每日喷洒几次清水,冬季在棚外遮塑料布即可。

  4. 食物 由于蚂蚁具有杂食性,所以人工养殖可用玉米面、无碱性食物、剩饭、米糠、虫鼠尸体、瓜类、果核、烂梨等,也可将一些晒干的草放入养蚁盒中并保持其疏松,放草多少以与盒口齐平为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同时要注意,放于盒内的草不要剪断。由于蚂蚁食量小(1000窝的食量和5只鸡的食量相当),无需专门购买饲料。

  5. 繁殖条件 如温湿度适宜,每窝蚂蚁日产卵量可达70~80粒,成活率80%以上,一般两个月分1次窝,14天为1个繁殖周期,分窝前大量蚂蚁出来吃食,此时在快餐盒内加一点树叶、锯末、1勺白糖,蚂蚁可自行分窝。

  6. 蚁干制作 先让蚂蚁饿3~5天,然后在其活动区放1塑料袋,袋内放一点白糖,待蚂蚁大量入袋采食时将袋扎紧,在阳光下暴晒10小时,即成蚁干。晾干后装入麻袋,扎住口,挂在阴凉干燥处待用。

  三、用途

  该药蚁药用保健价值高,富含二十多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2倍。根据资料记载,用该药蚁泡酒饮用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对风湿、乙肝、胃病、哮喘、心血管、妇科疾病、脱发、白发、产后无奶等症均有一定疗效,目前市面批发价格每千克在200元左右。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人工药蚂蚁养殖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723/2260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人工 蚂蚁 养殖技术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